維摩詰經 三十二講之08


[佛國品第一]
寶積當知,
直心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不諂眾生來生其國。
深心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。
大乘心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大乘眾生來生其國。
布施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。
持戒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。
忍辱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。
精進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其國。
禪定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。
智慧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正定眾生來生其國。
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成就慈悲喜捨眾生來生其國。
四攝法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。
方便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於一切法方便無礙眾生來生其國。
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眾生來生其國。
迴向心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得一切具足功德國土
佛國品第一
寶積當知,

直心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不諂眾生來生其國。

  世尊講,寶積!你要明瞭,直心是菩薩淨土。什麼叫「直心」?就是心平等,沒有分別想,一體同觀,沒有虛幻的假相,這樣稱為直心;不是「我們第六意識的心,直直的什麼都不想。」不是這樣。假如説,第六意識的心什麼都不想,那世尊就不會説法了,為什麼?因為世尊的心如果是直的話,那麼阿難問他,他怎麼講經説法呢?直的嘛,都不會拐彎、都不會思考嘛,對不對。所以「直心」是平等心,不是第六意識的心直直的,不會想來想去,沒有這種事。
  「直心」是平等心,觀一切眾生通通平等,沒有分別想,沒有分別心,稱為直心。直心是菩薩淨土,就是我們的心清淨而平等,所以講,直心是菩薩淨土。
直心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不諂眾生來生其國。
  什麼是不諂眾生來生其國?因為一個人明心見性的時候,心中的每一個念頭都是清淨相,所以講,不諂眾生來生其國。不是一般人所講的「菩薩成就佛道的時候,外面的眾生來生他的國度。」不是,是講自己心中的眾生。
  我們要了知,佛法是心法,講的都是自己心中的東西,不講別的,不講外面的眾生,外面的眾生跟你有什麼關係?都是講自己心裡的『眾生』。所以菩薩成佛時,菩薩一旦明心見性了,他的念頭,一個一個生起來的念頭通通是平等心,通通沒有分別,不起分別想!他可以了知一切的眾生而不起眾生想,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!一律是平等心,沒有分別想,他知道一切而沒有執著性。所以不諂眾生來生其國,就是他的念頭一個一個生起來,因為平等,一體同觀,不會有分別,叫做「不諂眾生」;所以他的『眾生』呢,就是心念來生其國,所有的念頭通通是清淨相。所以講,菩薩成佛時,就是明心見性的時候,心中的念頭通通是平等的,觀一切眾生都是無礙而沒有分別,所以不諂眾生來生其國。
( 眾生  金剛經:大乘正宗分第 3  )
( 平等。分別。  維摩詰經:三十二講之 24  金剛經:淨心行善分第 23  )
深心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。
  深心是菩薩淨土。深心,深悟到實相本心。一個人如果深悟到實相本心,就可以破無明,這個無明一旦破掉就明心見性!所以深心是菩薩淨土。
  菩薩成佛時,菩薩明心見性,成就佛道的時候,那麼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,每一個心念通通具足功德,為什麼?因為平等沒有分別,觀一切眾生通通是佛,他沒有分別想,一體同觀了,所以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。
菩提心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大乘眾生來生其國。
  菩薩在成佛的時候,每一念頭通通是清淨而且是平等的,教導眾生通通是大乘。菩薩成就佛道的時候,可以教導眾生,講的都是了義佛法,他不會講生滅法,他教導眾生的都是不生滅的體性要怎麼去頓悟,所以他心中所起的念,通通是了義的念頭。
布施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。
  「布施」為什麼是菩薩的淨土?因為無相布施。有相布施就沒有什麼功德了,為什麼?因為有生滅啊,有相,有生滅!這裡講的「布施」是無相布施,菩薩無相布施。
  講到這個布施,並不是一般人所講的用錢來布施,絕對不是。這裡的「布施」就是心的布施,」布施!就是無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無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這種無相布施!只要你的心離相,沒有色聲香味觸法,名為布施,《金剛經》所講的*,應無所住行於布施,所謂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,這個是了義的布施。那麼不了義的布施,就講到錢了,要供養了,這個通通是不了義。我們想想看,在人間,我們人有錢,對不對,那些動物都沒有錢,他們都不要開悟嗎?對不對?所以跟錢是沒有關係的,布施跟錢毫無關係,只要你的心離相就是大布施了,《金剛經》講的*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生無所住心,名為布施,金剛經是了義經啊,對不對。。。
( *請見  金剛經:妙行無住分第 4  離相寂滅分第 14  )
  所以這裡講,布施是菩薩淨土,怎麼布施呢?你的心離相,沒有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生心,這樣就可以大布施,就可以成就佛道了。你只要心的布施,你就可以成就佛道,為什麼?離相啊!破無明啊!你不成就佛道都不行耶,對不對?所以這裡講,布施是菩薩淨土,就是離相!離相就是布施!要離一切相,斷一切煩惱,破無明,破除五藴,這樣就可以明心見性。
布施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。
  菩薩成就佛道,破了無明,那麼他的念通通是清淨念,每一念頭是每一眾生,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。為什麼能捨?菩薩成就佛道的時候,慈悲喜捨通通具足,他的心念出來通通是慈悲相,很慈悲,能夠俱捨,他能捨掉一切相!眼所見,耳所聞,身所觸,心所想,通通可以 」!捨掉一切的相,可以知道、可以用,又沒有執著性。菩薩一旦明心見性,他的每一個念頭出來通通是清淨念,所以講,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。
  這裡不是一般人以為:「菩薩成佛的時候,外面很多眾生都有慈悲,外面的眾生慈悲喜捨來生他的國度。」這樣講的話,世尊成就佛道,為什麼有那麼多土匪入侵,到最後他的國度被滅掉,釋迦族全部被滅掉,為什麼那些壞人來生其國呢?對不對?不是講外面,通通講到心法!各位要了知,佛法是心法,絕對不是講外面的眾生,所以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。
持戒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行十善道満願眾生來生其國。
  「持戒」為什麼是菩薩淨土?因為菩薩證悟到實相本體了,那麼,實相本體會不會犯戒?絕對不會!實相本體就像虛空,無形、無相,犯了什麼戒?!所以「持戒」就是不犯戒,那麼明心見性以後,實相的本體犯什麼戒?不可能犯戒,體性本身是持戒的,不犯的。
  現在講到持戒,是講什麼?一般人講:「這個身體要持戒,心念要持戒。」這個身體有貪、瞋、痴,所以要持戒,那麼心念要持戒,為什麼要持戒?因為心念會犯,會犯才要持嘛,假如說不會犯戒,要不要持戒?根本就不要。那麼,實相的本體會犯戒嗎?絕對不會!假如實相的本體會犯戒,那你戒不完!你一直戒,它一直犯,對不對?一旦明心見性以後,自己心裡面的『眾生』浮現出來,就是每一念頭,一個一個浮現出來,通通是持戒的念,不會犯,因為是清淨念!所以持戒是菩薩淨土。
  菩薩成佛的時候,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,為什麼?因為他的心念出來通通是清淨念,而且都是十善業的,他不會犯戒,所以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。
忍辱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。
  「忍辱」就是無生法忍,觀一切眾生通通平等,不會有貪、瞋、癡三大煩惱。
  實相本心,有沒有貪瞋癡?絕對沒有。假如實相的體性有貪瞋癡的話,眾生有修不完的行了,你修不完!為什麼?因為這樣的話,實相的體性就一直生出貪瞋癡來讓你修,對不對,那就修不完了。實相的體性不會有貪瞋癡三大煩惱,只要頓悟實相的體性就可以解脫掉,破無明就沒有煩惱了。實相的體性是絕對不會有煩惱的,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講「頓悟!頓悟!」,就是當你頓悟到實相的體性,一切煩惱全部解脫掉!這樣才是了義的佛法。
忍辱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。
  為什麼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?因為菩薩一悟到實相本心,開悟見性,心念通通清淨。那麼,為什麼又說三十二相?「三十二相」就是無相,清淨相稱為三十二相,不是有相的三十二相。
  一般人講:「這個身體的相貌很好。」你相貌有多好?如果有三十二相,有相的話,就有三百二十個相,就有三千二百個相,欸,不僅三十二相好,還有三千二百相好,也有三萬二千相好,對不對,你數不完!假如説有相的話,你數都數不完,形容不盡啊。
  這裡講「三十二相」,講什麼?講無相!無相才好,對不對?你悟到實相的本心,無相!這就是三十二相好,為什麼?因為不會滅掉,永恒不滅才好!會滅掉,怎麼好?不管你什麼相,假如是有相,這個身體怎麼相好,到最後會怎麼樣?通通滅掉!釋迦牟尼的身體也滅掉了,對不對,你、我、大家,到最後身體一定滅掉!那麼有相會滅掉,怎麼會好?無相不生滅才好。
( 三十二相  金剛經:法身非相分第 26  如法受持分第 13  )
  所以這裡講,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,世尊不講別的,不講外面的相,是講心相!這個心相,無形、無相,離一切相,那麼就是莊嚴的『眾生』,每一念頭出來都是莊嚴的,每一念頭出來都是破相、離相。那麼度化眾生也是無相度化,菩薩不會想:「我在度眾生。」沒有這種想法,菩薩離一切相,所以講,莊嚴的眾生來生其國。
( 度眾  金剛經:大乘正宗分第 3  化無所化分第 25  )
精進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其國。
  精進當然是菩薩首要做的,你不精進,怎麼頓悟?!因為很多眾生在修行的過程都有惰性,所以佛會勉勵大家精進,才能頓悟實相。
  成就佛道以後,菩薩在「用」就沒有執著性,每一個念頭都是清淨念,那麼他要度化眾生,所以講,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其國,他心中的每個念頭都是要度化一切的眾生。菩薩自己明心見性了,但是外面還有很多眾生沒有明心見性,所以他要度化眾生,所以講勤修一切的功德,為什麼?他要説了義佛法給眾生聽,讓眾生也明心見性。所以講,勤修一切功德,他要想很多的方便法去度化外面的眾生,菩薩自己已經度盡內心的『眾生』,明心見性了,那麼外面的眾生還沒有度盡,所以他想很多的方便去度化外面的眾生。
  這個地方,度眾是講「用」。當一個人明心見性,自己已經沒有問題了,觀一切眾生,一體同觀了;那麼外面還有很多眾生沒有明心見性,所以他想辦法去度化外面的眾生;所以一個是悟到「體」,那麼一個是講「用」,用是無量無邊,都是清淨不染的。
禪定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。
  禪定是菩薩淨土,這裡講的「禪定」是了義的禪定,不是一般人講:「把心念定住,就是禪定。」
  一般人講的心念定住,這個是怎麼樣?不究竟。為什麼?心念假設被你定住了,那就不會講經説法了,而且會死掉。為什麼?因為腦死,心念定住就是腦死!腦死,人怎麼活,對不對?
  很多古人不知道世尊講什麼意思,他們看不懂佛經。很多古人到深山裡面打坐、數息,把心念定住!他們認為:「把心念定住,就會成就佛道,就會開悟。」錯解佛意!因為他們不了解,不知道這個心念假如被你定住以後,就死掉了,腦死!他們不了解啊!所以到山裡面挖個洞,找個地方打坐,想辦法把心念定住,到最後怎麼樣?一個一個都死掉!他們認為:「昇天了,羽化了,成道了。」妄想!自己怎麼死都不知道,因為腦死嘛!這個心念被定住就腦死了,所以千萬不要錯解佛意。
  現在很多人也是如此,要去打坐。如果你是為了健康而打坐,我們不反對;假如你以為:「打坐把心念定住,這樣會開悟。」那就錯解佛意了,心念定住的時候,就是死掉,腦死!千萬不要弄錯。
  這裡講的「禪定」,就是講實相本體!本體是大定的,本體是不會亂的,那麼一個不會亂的本體,你要定嗎?不必!它本身是首楞嚴大定,你幹嘛要定?所以,什麼是「禪定」?實相的體性稱為「」,體性本身就是大定,它的特性就是大定,所以稱為禪定。一般人看不懂佛經,他就要把心念去定住!這種想法是錯誤的。我們要利用這個心念當工具去思惟、去破除無明,這樣才能明心見性,不是把心念定住,這是外道的想法,千萬不要弄錯。
( 生滅法  禪門精要: 04_修行上的冤枉路
       禪的本懷:菩薩應離四種禪病,作、止、任、滅
       明什麼心?見什麼性? 真心・假心 06_禪定
   )
( 離幻。以幻修幻   楞嚴經:三十講之 10  )
  一旦明心見性,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,就是他的心念已經不會亂了。為什麼?因為是清淨念!清淨念怎麼亂呢?所以菩薩成佛時,攝心不亂的眾生來生其國。
智慧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正定眾生來生其國。
  為什麼智慧是菩薩淨土?因為一旦明心見性,本性裡面具足智慧。
  我們經常講,智慧,不是第六意識的這種心念,這種心念絕對不是什麼智慧,爲什麼?它會生滅!你現在想這樣,等一下就想那樣,生滅無常!一個生滅無常的心,怎麼會是智慧?對不對?不生滅的、不用你修的,才是真正的「智慧」。
  我們一再講,假如悟到實相的體性,本體就具足無量的智慧,這種智慧不會滅掉,才是真正的「智慧」。我們現在想來想去的第六意識,這種怎麼是智慧?你睡覺睡著,它就滅了,它就不在了,看你有什麼智慧。所以我們要了知,真正實相的本體是大智慧,不是要你修的,你只要破掉無明,明心見性,它本身就具足大智慧。。。
[維摩詰經。2012/08 電視演說 第 8 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