維摩詰經 三十二講之24


[菩薩品第四]

憶念我昔,自於父舍,設大施會,供養一切沙門、婆羅門,及諸外道貧窮下賤孤獨乞人。

期滿七日,時維摩詰來入會中,謂我言:長者子!夫大施會不當如汝所設,當為法施之會,何用是財施會為?

我言:居士!何謂法施之會?

法施會者,無前無後,一時供養一切眾生,是名法施之會。

曰:何謂也?

謂以菩提,起於慈心。以救眾生,起大悲心。
以持正法,起於喜心。以攝智慧,行於捨心。
以攝慳貪,起檀波羅蜜。以化犯戒,起尸羅波羅蜜。
以無我法,起羼提波羅蜜。以離身心相,起毗梨耶波羅蜜。
以菩提相,起禪波羅蜜。以一切智,起般若波羅蜜。
教化眾生,而起於空。不捨有為法,而起無相。
示現受生,而起無作。護持正法,起方便力。
以度眾生,起四攝法。以敬事一切,起除慢法。
於身命財,起三堅法。於六念中,起思念法。
於六和敬,起質直心。正行善法,起於淨命。
心淨歡喜,起近賢聖。不憎惡人,起調伏心。
以出家法,起於深心。以如說行,起於多聞。
以無諍法,起空閑處。趣向佛慧,起於宴坐。
解眾生縛,起修行地。以具相好,及淨佛土,起福德業。
知一切眾生心念,如應說法,起於智業。
知一切法,不取不捨,入一相門,起於慧業。
斷一切煩惱、一切障礙、一切不善法,起一切善業。
以得一切智慧、一切善法,起於一切助佛道法。

如是,善男子!是為法施之會。
若菩薩住是法施會者,為大施主,亦為一切世間福田。

世尊!維摩詰說是法,時婆羅門眾中二百人,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

我時心得清淨,歎未曾有!稽首,禮維摩詰足,即解瓔珞價值百千以上之,不肯取。

我言:居士。願必納受,隨意所與。
維摩詰乃受瓔珞,分作二分。持一分施此會中一最下乞人,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。一切眾會皆見光明國土難勝如來,又見珠瓔在彼佛上變成四柱寶臺,四面嚴飾,不相障蔽。

時,維摩詰現神變已,又作是言: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,猶如如來福田之相,無所分別,等於大悲,不求果報,是則名曰具足法施。

城中一最下乞人,見是神力,聞其所說,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

故我不任詣彼問疾。

如是諸菩薩各各向佛說其本緣,稱述維摩詰所言,皆曰:不任詣彼問疾。

菩薩品第四

憶念我昔,自於父舍,設大施會,供養一切沙門、婆羅門,及諸外道貧窮下賤孤獨乞人。

期滿七日,時維摩詰來入會中,謂我言:長者子!夫大施會不當如汝所設,當為法施之會,何用是財施會為?

我言:居士!何謂法施之會?

法施會者,無前無後,一時供養一切眾生,是名法施之會。

曰:何謂也?

謂以菩提,起於慈心。以救眾生,起大悲心。
以持正法,起於喜心。以攝智慧,行於捨心。
以攝慳貪,起檀波羅蜜。以化犯戒,起尸羅波羅蜜。
以無我法,起羼提波羅蜜。以離身心相,起毗梨耶波羅蜜。
以菩提相,起禪波羅蜜。以一切智,起般若波羅蜜。
教化眾生,而起於空。不捨有為法,而起無相。
示現受生,而起無作。護持正法,起方便力。
以度眾生,起四攝法。以敬事一切,起除慢法。
於身命財,起三堅法。於六念中,起思念法。
於六和敬,起質直心。正行善法,起於淨命。
心淨歡喜,起近賢聖。不憎惡人,起調伏心。
以出家法,起於深心。以如說行,起於多聞。
以無諍法,起空閑處。趣向佛慧,起於宴坐。
解眾生縛,起修行地。以具相好,及淨佛土,起福德業。
知一切眾生心念,如應說法,起於智業。
知一切法,不取不捨,入一相門,起於慧業。
斷一切煩惱、一切障礙、一切不善法,起一切善業。
以得一切智慧、一切善法,起於一切助佛道法。

如是,善男子!是為法施之會。
若菩薩住是法施會者,為大施主,亦為一切世間福田。

世尊!維摩詰說是法,時婆羅門眾中二百人,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
  長者子善德對世尊說:在維摩詰說這樣的了義佛法的時候,婆羅門教中有二百人通通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心。

  這「二百人」是表法,表示他們都聽懂維摩詰所講的,那麼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心,要明心見性。

  婆羅門是一種外道,他們有邪見,但是聽了維摩詰講的佛法以後,他們就放棄了邪見,對於維摩詰所講的,清清楚楚,所以就發起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心,要明心見性。

我時心得清淨,歎未曾有!稽首,禮維摩詰足,即解瓔珞價直百千以上之,不肯取。
  那個時候,本來我的心是有所得,但是聽了維摩詰居士的法之後,這個心空掉了,心清淨了,歎未曾有,我以前沒有這樣的經驗,心現在非常的清淨。為什麼會這樣?因為之前有所得,著相!那麼維摩詰所講的通通是心法,破相離相的心法,讓聽到的人都能夠離相,心清淨,都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心。稽首,禮維摩詰足,對維摩詰非常的恭敬,就稽首禮拜。即解瓔珞價直百千以上之,不肯取。我把身上的瓔珞,價值百千的瓔珞拿下來,要供養維摩詰,但是維摩詰不肯收。

  維摩詰大居士,他是明心見性的人,不但是說法無障無礙,可以說了義佛法,而且他是一個大生意人,經商很了得,政治也會,不管是政治也好、作生意經商也好、說佛法也好,他通通會,很了得啊!所以在印度,世尊非常的讚嘆他,也受到所有人的尊敬。維摩詰大居士講的通通是了義,讓眾生可以明心見性,所以大家對維摩詰居士非常的尊敬。

  長者子善德稽首禮拜維摩詰居士,那個時候要以瓔珞供養,維摩詰哪裡會收?不會呀,他有的是錢,所以他不會收瓔珞這種供養。

我言:居士。願必納受,隨意所與。
  那個時候,長者子善德就說:居士,這是我的心願,請你收下。假如你不肯接受我的供養,那麼你就把瓔珞收下,隨意你要供養誰都可以。

維摩詰乃受瓔珞,分作二分
  維摩詰就領受了瓔珞,分作二份。

  這「二分」是表法,表示我們在「用」的時候,當然會有「對」、有「錯」。那麼,我們眾生在「用」的時候,有執著性!但是一旦明心見性以後,了了見,沒有執著性,對、錯都很清楚。我們悟到體性,實相的「體」一旦悟到以後,在「用」就沒有任何執著性,了了分明,清清楚楚,一切幻相都了知,但是沒有執著性。

持一分施此會中一最下乞人,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。
  分成二分,一份就分給這一會裡面最下等的乞丐,另外一份的瓔珞就供養難勝如來。

  這也是表法,表什麼法?無分別!最下等人的乞丐和最上等人的難勝如來都是一樣,佛性平等!

  我常常講:觀一切眾生,平等無二。為什麼會「平等無二」?因為一切眾生的佛性通通一樣,所以一體同觀,沒有分別。

  那麼沒有分別,並不是不曉得對錯、是非,不是都不分別,而是分別一切法,不起分別想!了了見,了了分明,但是沒有分別想,沒有執著性。
( 分別想  圓覺經:普眼菩薩_偈  )

一切眾會皆見光明國土難勝如來,又見珠瓔在彼佛上變成四柱寶臺,四面嚴飾,不相障蔽。
  一切在會的大眾,都見到光明國土難勝如來。這是比喻,比喻維摩詰講這一段了義佛法的時候,在會的大眾聽到維摩詰大居士講破相離相之法,心現出光明。

  這是表法,不是「大會的大眾看到難勝如來的身體發出光明。」不是的,這是表心法,在會的人聽到維摩詰居士講這一段話、做這樣的動作,都能夠體悟,都能夠破相、離相,心恆清淨,所以一切參與大會的人通通現出光明國土。什麼「國土」?心土,他們的心都現出光明來,不會昏暗了,已經現出了清淨的國土,表法!表示我們的心已經清淨了,所以心現出光明的國土,心土光明。

  又見珠瓔在彼佛上變成四柱寶臺,這也是表法,不是「見到難勝如來,他的珠瓔會變成四柱寶台,好像寶物這樣變來變去。」絕對不是,這是表法。

  我們講經說法都是講心法,不是著相!好像有什麼神力、神奇,好像神通似的變來變去,沒有這種事,這是表法。看經一定要了知,印度是比喻式的文學,我們中國就不是,我們中國就是直接了當,跟比喻式的文學不一樣。我們看經典不要把它看成神話,這樣人家會笑,我們要有智慧,看經典它是心法。

  所以大家心清淨的時候,就現出什麼?心土!自己的心光明了,就是見到「難勝如來」!自己的心土現出光明,那麼比喻成什麼?難勝如來。又見瓔珞在彼佛面上變成四柱寶台,這是表示慈、悲、喜、捨,所以講「四柱寶台」,表示一個人如果心清淨了,那麼就慈悲喜捨,如果能夠明心見性,那麼就是大慈大悲。

一切眾會皆見光明國土難勝如來,又見珠瓔在彼佛上變成四柱寶臺,四面嚴飾,不相障蔽。
  四面嚴飾,表示很莊嚴。

  我們悟到心「體」的時候,「用」就沒有執著性!在「用」的時候就平等觀,觀一切眾生平等。所以「四面嚴飾」也是表法,表示很莊嚴,不管是有錢也好、沒錢也好,卑賤的人也好、高貴的人也好,通通一樣,平等觀,沒有分別,所以不相障蔽!不管你怎麼「用」都不會罣礙,這個心都無所罣礙。

時,維摩詰現神變已
  這個時候,維摩詰現出神通變化。這也是表法,表示一個人的心,假如明心見性了,就沒有分別想。

  維摩詰現出神通變化,什麼是「神通」?就是對於實相本體的通達無礙。那麼現神變,為什麼會現神變?就是我們的心會有變化!不是像「孫悟空七十二變,變來變去。」絕對不是,那是神話,不要把佛經講成神話;這是表法,維摩詰現神變,就是我們精神的變化,我們心的變化:以前沒有明心見性,心就有罣礙,有種種的妄想執著,分別想!現在聽到了義佛法,這個心開始怎麼樣?變清淨!明心見性!

  明心見性以後,有怎麼樣的改變呢?對一切人通通平等,看見一切人通通成就佛道,看一切人通通是清淨的,有這種神變。精神的變化稱為神變,以前精神污染,心污染,現在精神已經從污染變成清淨,所以講「神變」。

  教大家神變以後,大家都神變,不但是維摩詰居士神變,所有在會的大眾聽了維摩詰的佛法通通神變了,精神變化了,不清淨的通通變成清淨不染的心,所以講「神變」。

時,維摩詰現神變已,又作是言: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,猶如如來福田之相,無所分別
  這個時候,維摩詰居士又作這樣的演說,他說,假如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,我們的心不會看不起下等人,最下等的乞丐之人我們都沒有分別。為什麼?因為佛性平等而且是一體的,所以我們以平等的心施一個最下等的乞丐,跟供養如來是沒有差別的,施乞丐跟施如來的福田福報,同樣相同,沒有差別,所以講,無所分別,沒有差別相。

時,維摩詰現神變已,又作是言: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,猶如如來福田之相,無所分別,等於大悲,不求果報,是則名曰具足法施。
  等於大悲,大悲心也是一樣的,為什麼?因為眾生一體,怎麼分都分不開,就好比虛空跟我們都分不開,對不對,虛空跟我們怎麼分?你走到哪裡,虛空通通在!而且我們跟虛空黏住,你怎麼跑都跑不了,怎麼離也離不掉虛空,對不對,一切眾生通通離不開虛空。所以這裡也是表法,表什麼法?一切眾生通通有如來智慧德相,就是具足實相本體!跑都跑不掉!只是眾生不見性。

  我經常講,眾生顛倒。

  怎麼說呢?實相本體是不會斷滅,恆常!不生不滅!但是眾生認為:「沒有啦,我看不見,我也摸不到、感覺不到,你說實相本體,哪有?」反過來,山河、大地、花花草草、人、動物、植物、礦物,這一些,本來沒有!是幻想而有的,「妄想」!不是實在有,虛幻的,沒有體性!但是眾生認為:「有呀,我看得見!山河、大地、你、我、動物、植物、礦物,我都看得見,這些通通是有!」好像很真,對不對?所以是妄想顛倒,沒有的認為有!有的反而認為沒有!實相的體性不生滅,見不到,他們就認為沒有!眾生都是如此;山河大地這些有形有相,本來沒有,這是因為「妄想」而建立的一些幻相,眾生倒認為這些幻相很實在,都有啊!所以講,眾生顛倒。

  不求果報,就是不求回報,為什麼?因為是幻相嘛,這一些供養也是幻的,不是實在有,沒有體性!供養完了就沒有,所以心沒有罣礙,過去心、現在心、未來心,通通不可得,都不要這一些幻相、幻心,通通不求回報。

  是則名曰具足法施,就是說法給眾生聽,稱為法施。

城中一最下乞人,見是神力,聞其所說,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
  城中一個最卑賤的下等人乞丐,見是神力,見到維摩詰居士所講的了義佛法,所有在會的大眾發了清淨心。以前心污染,不清淨,現在聽到維摩詰居士講的法,心都清淨了,大家都大慈大悲了。

  見是神力,見這樣的神變之力,就是每一個人的心都會神變,怎麼神變?就是不清淨的心變成清淨的心,所以稱為神變。見是神力,這樣的神通變化之力,那麼在會的人聽到維摩詰居士講的這一段佛法,自己污染的心變成清淨的心,心通通清淨了。聞其說法,聽到他的佛法,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通通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。

故我不任詣彼問疾。
  所以我不能夠領眾,我沒有資格,我也不敢去問維摩詰居士的佛法。

如是諸菩薩各各向佛說其本緣,稱述維摩詰所言,皆曰不任詣彼問疾。
  所有的菩薩各各都向世尊說以前他們各自和維摩詰居士的因緣,碰到維摩詰居士說法無礙,很了得,所以各各都稱讚維摩詰所說的,不可思議啊!所以通通不敢擔綱請問維摩詰居士佛法的這個大任,不敢領眾去問。。。

[維摩詰經。2012/08 電視演說 第 23 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