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行無住分第四




    金剛經 2015 講解。第四分
[妙行無住分第四]
復次,須菩提。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,所謂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布施。

須菩提。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
何以故?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,東方虛空,可思量不?
不也,世尊。
須菩提。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,可思量不?
不也,世尊。
須菩提。菩薩無住相布施,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。
須菩提。菩薩但應如所教住。
  現在我們來講《金剛經》的第四分,妙行無住分第四。
  這一分講的是「妙行」。如果我們頓見如來實相本性的話,那麼妙行,就沒有任何的執著性了。
  前面我們講過,假如天上的月亮沒有去看見,只看到水中的月亮的話,那麼在水中的月亮來講,就有執著性。假如說,我們頓見了天上的月亮才是真月亮,回過頭來再看水中的月亮,那麼你怎麼玩都沒有任何的執著性了,因為你知道天上的月亮才是真月亮,水中的月亮是假的,它不是真的,所以你怎麼玩水中的月亮,都不會有任何的執著性了,所以講「妙行」。
  同樣的道理,如果我們頓見實相的話,回過頭來去度眾、去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這個「報身」你要怎麼用,任由你用,因為執著性完全破解!執著性完全垮台了!我執、法執都破掉了,所以就非常的自在,沒有任何的執著了。
  我們現在來看經文。
復次,須菩提。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。
       所謂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。


須菩提。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


  復次,就是佛陀再次的告訴須菩提。他說,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,菩薩要求法的話,應該怎麼樣?應該去頓見實相本性!這個「無所住」,一定是證悟實相以後才沒有執著性,才不會住在哪裡,因為眾生都是 」,都要抓取相。一切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,那麼為什麼不能證得佛性?因為抓相、著相,執著這個「」,有一個「」的執著性,有一個「」的執著性,有「五蘊」的蓋住,不能證得!所以有虛妄的輪迴,有天堂、有地獄,有你、有我,有種種的虛妄相這種痛苦,虛妄的痛苦就圍繞著。
  那麼這種虛妄也是假的,不過如果沒有頓見本性,就不能說這個虛妄沒有,也不能說這個虛妄是斷滅,因為它還是有感覺!這個痛苦還是有感覺!所以一定要破「無明」去頓悟實相,這個我執和法執就破掉了,以後就沒有這個報身再來了。
  如果沒有報身的話,有沒有痛苦?
  就沒有現在你、我這種報身的痛苦,也不用吃飯,也不用穿衣,也不用工作,也不用爭執,什麼都不用,也沒有這種因為身體而有的生、老、病、死,這種八苦逼迫,都沒有。
  所以,要怎麼樣?
  要頓見實相本性,那麼一切的執著瓦解,阿賴耶識也破除了,再也不受後有,沒有「報身」了,只有「實相法身」!那麼就入什麼?無餘涅槃,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、不來不去,這個實相本體啊!這樣才是究竟。
  這一分世尊告訴我們,應無所住。那麼,怎麼樣才是「無所住」?應該去頓悟實相,才沒有任何執著性。如果沒有頓見實相的話,一定會有執著!就好比說,水中的月亮會抓取,會抓水中的月亮!那麼,一旦頓見天上的月亮,知道水中的月亮是虛假的,那麼執著性就瓦解了,就不會再抓取水中的月亮。。。
  所以,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,如果我們能夠頓悟如來實相,頓悟這個本性之後再來行布施,就沒有任何執著性了。這裡講的「布施」,是怎麼樣布施?所謂,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,這個是大布施。一般我們都認為:「布施是出錢、出力、出財等等。」這裡是『』布施!你能夠不住色,沒有被色塵轉動,沒有執著色,沒有執著聲,對於聲音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的這種執著性,完全破解,這個是大布施,這個都不用花一毛錢的。
  我們看一切景物,往往怎麼樣?
  都被這個景物所轉,被境所轉。
  那麼,眾生為什麼會被境所轉?
  因為見不了實際的真相,被假相所轉,以為這個假相是真的。
  其實是『』的,因為它會怎麼樣?會生、滅!會生滅的東西一定是假的,那麼不會生滅的東西,才是怎麼樣?才是真的,對不對?
  所以這裡講,如果頓悟實相以後行布施,那麼就沒有任何執著性了!不管眼布施、耳布施、鼻布施、舌布施、身布施、意布施,這個「六根」已經不被轉了,六根整個解脫掉。我們的六根,一旦見性以後,用六根就沒有任何的執著性,因為這個執著性垮台了!我執、法執都被破掉,不存在了,這樣的話,就是大布施!這裡講的就是,不住叫做「布施」,沒有任何執著性!這個「六根」完全破解,沒有任何執著性,這個是大布施。
須菩提。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。
    所謂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。

須菩提。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


  」就是布施,菩薩應該怎麼樣?菩薩應如是布施。這個「如是」,就是如理如實頓悟實相以後,行於布施。那麼,這個「布施」是什麼?無相布施,破相布施,你能夠破相就是第一大布施!布施什麼?無相布施就是布施自己本來佛性!
  那麼你要恭敬佛,是恭敬什麼?恭敬本師啊,這個『本師』是什麼?如來智慧德相,本性,實相本體啊!這個供養本師,供養實相本體,諸佛跟眾生一體的實相佛性本體,這個是大供養!這種供養,法供養,不出一毛錢的,不必花一毛錢。如果大家能夠去頓悟實相,破無明,這個是大布施,大供養。
  那麼不住於相,如果我們頓悟以後,那麼接引眾生也好、你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也好,沒有任何的執著性了!這樣的話,就是破相大布施了。
須菩提。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。
    所謂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布施。

須菩提。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
何以故?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


  為什麼講,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?這個「」,假如說是永恆的福,一定是怎麼樣?一定是解脫,解脫輪迴才是什麼?永恆的福。如果說福報的話,一般講福報,那是有盡的、有時間相的,在一定的時間以後,這個福報一報盡就沒有了,不是永恆!所以這種短暫的、有為法的福,並不是真正的福。
  所以這個福德可思量跟不可思量,如果是「可思量」,就是一般我們講的福報,讓你非常富有,或者是做大官,或者是做了轉輪聖王這種,非常有福報!但是,是可思量的,是一段時間就沒有了。
  那麼,這裡福德「不可思量」是怎麼講呢?是見性!頓悟實相!沒有任何痛苦了,再也不輪迴了,再也沒有報身可以受苦了,這種入無餘涅槃的福是永恆的「」,這個才叫做不可思量。
  那麼這種「不可思量」跟「可思量」來比較的話,你要哪一種?
  當然是要不可思量!頓悟,開悟見性,永遠不輪迴了。假如說,我們在輪迴中來得到福報,那有什麼好?還是在「見。聞。覺。知。」這裡受苦啊,這種福報有什麼好?沒有永恒,對不對。那麼,假如頓見實相的話,永恆脫離輪迴,沒有任何痛苦,這個才是什麼?不可思量的福報。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,東方虛空,可思量不?
不也,世尊。

須菩提。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,可思量不?
不也。世尊。

須菩提。菩薩無住相布施,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。
須菩提。菩薩但應如所教住。


  這一段講什麼?講比較,可思量的福跟不可思量的福,用「虛空」來比喻,來較量。
  須菩提。於意云何,你的意思怎麼樣,東方虛空,可思量不?不也,世尊。東方虛空怎麼樣去度衡、去量,都量不出它到底有多長、它到底邊際在哪裡,東方的虛空不可思量,沒有辦法怎麼樣?沒有辦法測度啊!所以世尊用「虛空」來比喻,問須菩提,你的意下如何,東方虛空可以量嗎?他說,不能量,否也世尊,沒有辦法量,虛空是沒有辦法測量的。須菩提。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,可思量不?不也,世尊。那麼世尊再問須菩提,他說,四維上下可不可以思量呢?須菩提講,不行啊,也不能思量,不但是東方不可以思量,南西北方四維上下都無法思量,沒有辦法測度,虛空哪能測度呢!
  那麼世尊就講了,他說,須菩提,菩薩無住相布施,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。一旦頓悟實相本性,行於布施就沒有任何執著性了!無住相布施啊!不管你眼布施也好、耳布施也好、鼻布施也好、舌布施也好、身布施也好、意布施也好,你的「六根」對於六塵六境六識,完全破解執著性!這種布施是大布施,那麼這種布施可以得到什麼?無量福德,為什麼?因為見性!明心見性,你才可以怎麼樣?轉識成智,你任何的境界或者是任何的妙用,都沒有任何的執著性了,已經破除了、瓦解了,所以這種布施是無為布施,得到無邊不可思量的這種福德。
  簡單來講就是,眾生一旦明心見性,那麼你在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這個報身還沒有壞掉的時候,可以去度眾。像釋迦牟尼佛目睹明星而見性證道,他這個身體還沒有入滅,這個時候可以用這個身體去度眾生,那麼度眾生就是「妙用」!沒有任何執著性了!眾生沒有頓見如來實相,一定有執著性,有我執、有法執,有種種的執著性。所以這裡講,如果我們要證到不可思量的這種福德,就是要怎麼樣?頓見實相本性!這個才能夠徹底了脫生死輪迴。
  須菩提,菩薩但應如所教住,菩薩應該照我這樣的教導去頓悟,去了脫、去解決幻相,證到無量的福德,永遠脫離輪迴!沒有幻相,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,頓悟實相,入什麼?無餘涅槃,不再受後有,不再有報身,徹底解決了。
  這一分是《金剛經》第四分,我們就講到這裡。
[金剛經。2011/01 DVD 演說。妙行無住分第四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