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


[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]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,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?

須菩提言:如是,如是。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
佛言:須菩提。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,轉輪聖王即是如來。
須菩提白佛言:世尊。如我解佛所說義,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
爾時,世尊而說偈言:

  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
  現在我們來講《金剛經》第二十六分,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。
  法身非相!我們現在所看的一切,都是妄認的幻相,不是法身。
  「法身」是實相!實相不是用肉眼、天眼能夠看到的。像這種山河大地的相、虛空的相、你我的相,這些「」都是妄認的相,並不是實在有。
  「法身」是實在,不生不滅,不來不去,不會滅掉。我們現在所看的這些相,你的身體、我的身體,有一天會怎麼樣?都會死掉,會滅掉,那麼如果是實在的東西,怎麼會滅掉?對不對?各位的身體、我的身體、世尊的身體,像世尊的身體是滅掉了,那麼你、我的身體有一天也會怎麼樣?也會滅掉啊!那麼如果是真的話,怎麼會滅掉?真的就不會滅掉,因為是假的。山河大地、石頭瓦塊、人,這些看得見的東西都是『』,為什麼?都會滅掉!地球有一天也會滅掉,整個太陽系都會滅掉,虛空也會怎麼樣?也會不見啊!
  可能各位會認為說:「直了居士,你胡說,虛空怎麼會滅掉?我死掉以後,虛空還在!」你可能會這樣想。那麼,你現在這樣想,一旦真正證悟以後,你就不是這樣想。
  我們的虛空還是幻相!有些人說:「我證到空性了!我已經證了,證空性了!」好像已經解脫了,事實上有沒有?沒有!為什麼?這個虛空的空性還是假的,還是在幻相裡面。
  我們打一個比喻。譬如說,你晚上睡覺,那麼睡覺裡面有時候會做夢,對不對?那夢中,你可能也會夢到虛空,那麼你夢中的虛空和你在一起,跟我們現在這個虛空和醒過來這個虛空的自己,有沒有同一個虛空?
  事實上,沒有同一個虛空。
  為什麼?
  假如說,你睡覺進入夢中的那個虛空,跟醒過來這個虛空是同一個空的話,那麼應該我們講話,你在睡夢中的人要怎麼樣?聽得見呀,對不對,空氣照樣在振動嘛,你一樣可以聽見才對,為什麼你一睡著,你在夢中,我們講話你都聽不見呢?就是不同空啊!對不對?你虛空,有那麼多虛空,不同空,那你怎麼可以判定這個空性是實相呢?難道實相有那麼多實相嗎?不可能,實相只有一個,對不對。那麼,你不能夠說:「我睡覺睡著以後,夢境裡面的那個虛空的空性是實相」,又說:「我們醒過來以後,這個空的空性也是實相。」這樣的話,變成實相有好多個,各有各的實相,對不對,就不能成立。
  所以我經常講,眼前這個虛空的空性是人間的空,是幻空!不是實在有的。六道都有各自循業發現的空!那麼每一個空,如果把六道的空都界定為那個空是實相空的話,那麼實相有幾個?對不對?就不能成立。所以我們判定人間的這個虛空,它不是實相!是人間有的啦,你在人間才有的!哪一天你墮入地獄道,地獄道裡面的虛空,它還有地獄的空性!對不對?那麼,哪一個空性才是真正的空性?哪一個空性才是真的實相空?所以,我們不要認為:「我們人間證到空性,就是實相了。」那你差好遠,你還在輪迴中,你在輪迴空裡面悟了空性,有用嗎?沒用,因為你在輪迴相裡面的空性裡面輪迴,對不對?有些人都誤認以為證道,那差太遠了,以為:「悟了空性就是證道。」那差的好遠。當然我們這樣講,如果不信也就算了,哪一天你證悟,你就了了見,相信了。。。
  好,法身非相,這個「法身」不是相啊!那麼不是相,也不是斷滅,也不是說法身斷滅。「法身」不能夠用人間的肉眼來觀察到,也不能用六道的見、聞、覺、知來觀察到,因為六道裡面還是什麼?還是輪迴相,在輪迴相裡面所觀察到的都是幻相,都不是實相!所以這裡講法身非相分,法身非相。。。
  好,我們看經文。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,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?

須菩提言:如是,如是,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

佛言:
   須菩提。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,轉輪聖王即是如來。

須菩提白佛言:
   世尊。如我解佛所說義,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

爾時,世尊而說偈言:
   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
  那麼這裡就是 」,整個幻相全部破除,不可以用三十二相來觀如來。前面第十三分,如法受持分有講,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,這裡為什麼又講,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?因為釋迦牟尼知道,眾生會怎麼樣?會以三十二相來觀如來。因為眾生還是妄想,以為:「如來有三十二相,如來的相貌非常好,眾生沒有的啦!如果你要修行,要修到三十二相的相貌那麼好,才會證道。」很多人都這樣以為:「所謂圓滿報身佛啊!」
  那麼見性以後,會不會變得跟世尊長得一模一樣?沒有啊,很多祖師見性以後,祖師還是祖師。大迦葉見性以後,會不會長得跟世尊一模一樣?大迦葉的身體,一見性,忽然就變成世尊的身體,會不會這樣?不會,所以各位不要認為,我們眾生也不能認為,如來是怎麼樣?有三十二相。這裡《金剛經》就講得很清楚,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!不能認為:「修到三十二相才會成為如來。」
  現在很多修行人都有這樣的妄認,都以為:「我們眾生要證道,就要像世尊修成三十二相,才能夠見性證道,不然證不了。」不是的!有這樣的想法,你要見性,要好久好久,恐怕算百劫喔!因為你妄認、妄想,你這個假相破不了。
  報化如來的三十二相,相貌非常好,也是假相!
  為什麼?
  因為世尊的身體會滅掉啊!如果是真正的東西,怎麼會滅掉呢,對不對?
  那麼,實相會不會滅掉?不會,幻相才會滅掉!世尊的身體,釋迦牟尼的身體,因為是虛幻的假相,才會怎麼樣?才會滅掉,他才會入滅,身體才會不見!你、我、大家,有一天身體會怎麼樣?都會不見,跟世尊一樣都會不見,所以這個身體是『』,如果是真的,怎麼會不見呢?對不對?那麼實相,會不會不見?會不會斷滅掉?不會,所以實相才是真的!「法身」才是真的!這個「報化身」都是假,身體都是假。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,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?

須菩提言:如是,如是。


  為什麼在第十三分,如法受持分,須菩提講:「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。」那麼在這裡又講:「如是,如是,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」?因為他是故意的,明知故意,為什麼?要用這種手法讓眾生徹底明瞭,不可以用三十二相,不可以 」!因為三十二相還是什麼?幻相!所以在這裡,他故意的。須菩提是解空第一,他哪裡會不知道,他故意的,代眾生而問,故意的,他故意講,如是,如是,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那麼,世尊也明瞭須菩提是故意的,故意這樣講要讓眾生明瞭,不然的話,須菩提解空第一,他前面講,要破相,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;那麼這裡又講,如是,如是,以三十二相觀如來;他是故意這樣講。
佛言:
   須菩提。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,轉輪聖王即是如來。


  世尊就跟須菩提講:如果用三十二相來觀如來的話,那麼轉輪聖王就是如來了,人間的轉輪聖王就是皇帝,人間的轉輪聖王,皇帝就是如來了嘛,對不對?所以這裡如來,不可以用三十二相來觀『如來』,因為如來,真實的「法身」如來是沒有相的。
須菩提白佛言:
   世尊。如我解佛所說義,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
爾時,世尊而說偈言:
   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


  這個時候,世尊就用偈語來說,因為要破相,徹底的破除什麼?眾生以三十二相來觀如來這種幻相,所以用偈語來破。世尊說,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如果要用色來見我,這個『』代表什麼?代表法身如來!這個「我」並不是釋迦牟尼的身體,如果是釋迦牟尼的身體,他怎麼講「我」?當時在座的、聽法的都見到世尊了嘛,對不對,所以這個「我」是講什麼?實相如來。
  如果用色來見「實相」如來,用音聲來求「實相」如來,怎麼樣?這種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!為什麼?色見聲求啊!那麼,現在很多人色見、聲求,要用色來見,看這個如來是怎麼樣、長得怎麼樣,那個是什麼如來?「報化」如來!不是法身如來。假如是「法身」如來,不會滅掉!報化如來會滅掉,所以是假;法身如來不會滅掉,所以才是真的。
  我們現在修行看到這一句話,這個四句偈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!」,就要怎麼樣?大覺醒啊,不可以色見聲求!如果你色見聲求的話,一輩子都不能見性,不但一輩子,你可能要好幾劫都沒有辦法見性。為什麼?因為你種下邪見的種子,你種下這種邪見,將來你不得成就,因為路走錯了,你怎麼到達目標,對不對?
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
  如果你要證到「法身」如來的話,一定要怎麼樣?」!不可以色見聲求!用色來見如來,用聲音來見如來,或者是你要看到什麼相、什麼相,那個都是幻相!你沒有辦法明心見性,也沒有辦法開悟的,這個我們一定要清楚明瞭!不然我們這一期的壽命,雖然是修行學佛,白白的浪費光陰,沒有成就。所以這一句話特別重要,《金剛經》這個四句偈,這一段特別重要!
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
  我們如果看到人家在修行或者是學佛,那麼不知道,以為:「色見聲求可以見得如來。」錯誤啊!你就要趕快跟他講,《金剛經》講的喔,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!」如果你用這個四句偈跟別人講,你有無量功德,為什麼?你讓別人可以走對路,可以見性,你自己也可以怎麼樣?也可以見性。為什麼?你走對路啊!雖然現在沒有見性,有一天一定會見性。
  我們路最怕走錯,如果我們的路沒有走錯的話,鐵定有一天會走到目的地,現在沒有見性,以後也絕對會怎麼樣?會明心見性。最怕你這個路走錯了,所以用這個四句偈來警覺自己!也用四句偈來提醒別人!眾生都是一體的,大家要互相鼓勵,明心見性這一條路,絕對要走對,不能夠走錯。所以,這個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」特別的重要!在《金剛經》四句偈裡面,佔了非常重要的份量跟地位,這個一定要清楚。
  好。這一分,我們就講到這裡。
[金剛經。2011/01 DVD 演說。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