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佛國品第一]
爾時,一切大眾睹佛神力,歎未曾有!合掌禮佛,瞻仰尊顏,目不暫捨。
長者子寶積,即於佛前,以偈頌曰:
長者子寶積,即於佛前,以偈頌曰:
目淨修廣如青蓮,心淨已度諸禪定。
久積淨業稱無量,導眾以寂故稽首。
既見大聖以神變,普現十方無量土。
其中諸佛演說法,於是一切悉見聞。
法王法力超群生,常以法財施一切。
能善分別諸法相,於第一義而不動。
已於諸法得自在,是故稽首此法王。
說法不有亦不無,以因緣故諸法生。
無我無造無受者,善惡之業亦不亡。
始在佛樹力降魔,得甘露滅覺道成。
已無心意無受行,而悉摧伏諸外道。
三轉法輪於大千,其輪本來常清淨。
佛國品第一
爾時,一切大眾覩佛神力,歎未曾有,合掌禮佛,瞻仰尊顏,目不暫捨。
這裡講,覩佛神力,並不是有什麼神奇,這裡是表示一個人明心見性了,就可以説很多佛法給大家來聽,引導大家來開慧眼,具有對於實相本體通達無礙的這種力量,所以稱為「神力」。佛經是用形容的手法,我們看佛經佛典,千萬不要有很多的遐想,認為:「佛有什麼、什麼神奇。」的確沒有什麼神奇,這是表法,表示報化佛能講很多的法,引導眾生能夠對實相本體通達無礙,有這種力量,所以稱為神力。。。
這裡講,覩佛神力,並不是有什麼神奇,這裡是表示一個人明心見性了,就可以説很多佛法給大家來聽,引導大家來開慧眼,具有對於實相本體通達無礙的這種力量,所以稱為「神力」。佛經是用形容的手法,我們看佛經佛典,千萬不要有很多的遐想,認為:「佛有什麼、什麼神奇。」的確沒有什麼神奇,這是表法,表示報化佛能講很多的法,引導眾生能夠對實相本體通達無礙,有這種力量,所以稱為神力。。。
大家聽到佛講這種法門,讓眾生能夠開啓他們的慧眼,歎未曾有,讚歎這是從來所沒有的。大菩薩跟佛才有這種能力,普通的眾生凡夫沒有這種神通力,為什麼?因為凡夫有障礙。為什麼會有障礙?因為著「相」!被相所轉,沒有辦法破相、離相,不能開悟。一旦不開悟就沒有慧眼,智慧不開,沒有辦法説法給眾生聽。所以大眾合掌禮佛,合掌恭敬,就是對佛和大菩薩的一種最尊貴的禮敬。瞻仰尊顏,目不暫捨,為什麼目不暫捨?因為看到釋迦牟尼跟大菩薩們在說法,顯現他們的智慧力量,大家都很讚歎,捨不得將目光移開。。。
長者子寶積,即於佛前,以偈頌曰:
長者子寶積很贊歎,就在佛前用偈頌來讚歎佛。
長者子寶積很贊歎,就在佛前用偈頌來讚歎佛。
目淨修廣如青蓮,心淨已度諸禪定
目淨,就是他的目光清淨。如果一個人已經明心見性,目光就會表現出很慈祥。我們凡夫眾生在看東西的時候,往往目光就有一種不平等的光波出來,有時候心中產生了瞋恨心,目光也就帶有瞋恨的味道出來。佛是平等心,慈悲心,所以他的目光清淨。修廣如青蓮,他所修的,過去生或者是現在,那麼由於他的修持,他的目光放出慈悲相,廣大無邊就好比「青蓮」,青色的蓮花,不污染!這是形容詞。
目淨,就是他的目光清淨。如果一個人已經明心見性,目光就會表現出很慈祥。我們凡夫眾生在看東西的時候,往往目光就有一種不平等的光波出來,有時候心中產生了瞋恨心,目光也就帶有瞋恨的味道出來。佛是平等心,慈悲心,所以他的目光清淨。修廣如青蓮,他所修的,過去生或者是現在,那麼由於他的修持,他的目光放出慈悲相,廣大無邊就好比「青蓮」,青色的蓮花,不污染!這是形容詞。
心淨已度諸禪定,就是他的心很清淨,能夠度脫一切的幻相,達到禪定的階位。
我經常講,這個「禪定」就是實相的本體,「襌」是體,體的特性就是大定,所以稱為禪定。不是一般人以為:「要去打坐,把心念定住。」不是這個意思,這裡的「禪定」就是實相的本體。心淨已度諸禪定,對於實相本體已經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能夠明心見性!心清淨,已經超越一切的相,能夠度脫一切相的纏縛,所以到達心清淨,已經能夠度脫、解脫掉,明心見性,到達禪定。
久積淨業稱無量,導眾以寂故稽首
久積淨業,就是累劫修淨業,念淨業、意淨業、身淨業,一切皆淨業,身口意通通清淨。那麼稱為無量,就是過去無量劫都是修了身、口、意的清淨。。。
久積淨業,就是累劫修淨業,念淨業、意淨業、身淨業,一切皆淨業,身口意通通清淨。那麼稱為無量,就是過去無量劫都是修了身、口、意的清淨。。。
導眾以寂,化導眾生明心見性,到達寂滅。「寂滅」就是不生不滅,化導眾生進入不生不滅的寂滅境界,也就是明心見性。佛化導眾生,最終的目的做什麼?就是讓眾生脫離輪迴,明心見性,對不對?所以導眾以寂故稽首。
既見大聖以神變,普現十方無量土
既見大聖以神變,就是見到世尊大聖人、大菩薩們以神變,為什麼講「神變」?就是我們精神的種種變化,心的種種變化。在凡夫位的時候,這個心因為著「相」,所以看這個也不平等,看那個也煩惱。現在把它變回來了,有煩惱的心變成清淨的心,沒有煩惱了,所以稱為「神變」,就是精神的很多變化,把污染的變成清淨心,把凡夫的心變成聖人的心。所以見到大聖人可以神變,把污染的心變成清淨的心,教導眾生怎麼樣變化這個心,所以既見大聖以神變。
既見大聖以神變,就是見到世尊大聖人、大菩薩們以神變,為什麼講「神變」?就是我們精神的種種變化,心的種種變化。在凡夫位的時候,這個心因為著「相」,所以看這個也不平等,看那個也煩惱。現在把它變回來了,有煩惱的心變成清淨的心,沒有煩惱了,所以稱為「神變」,就是精神的很多變化,把污染的變成清淨心,把凡夫的心變成聖人的心。所以見到大聖人可以神變,把污染的心變成清淨的心,教導眾生怎麼樣變化這個心,所以既見大聖以神變。
普現十方無量土,就是一個人明心見性,他可以知道很多幻境,但是又不會被幻境所轉!能夠見,又能解脫掉,不在幻境裡面。那麼眾生因為著「相」,一看到幻境,被境所轉!這個心就起煩惱,不得安寧。所以普現十方無量土,十方法界有無量的心土,明心見性以後,自己的心土現出無量的法界出來,但是又不會被無量的法界所轉、所迷惑。。。
其中諸佛演説法,於是一切悉見聞
心中既然現出無量土,其中就有報化佛在演說佛法。我們的心假設明心見性了,可以顯現十方法界,十方法界有無數的報化佛,都在演説佛法,度如幻的眾生。
心中既然現出無量土,其中就有報化佛在演說佛法。我們的心假設明心見性了,可以顯現十方法界,十方法界有無數的報化佛,都在演説佛法,度如幻的眾生。
「報化」佛是有生、有滅,那麼「實相法身」佛,有沒有生滅?沒有。現在我們要悟的,要明心見性,要證的是什麼?實相本體,法身佛!這個才究竟。法身佛不會生滅,永恆不滅,那麼報化佛就會滅掉,像釋迦牟尼的身體鐵定是報化佛,所以滅掉了,對不對?每一個人的身體到最後都會滅掉,因為是「報化身」,那麼「實相法身」就不會滅掉。我們要悟要證,證什麼?就是實相本體,法身佛!這樣才究竟。報化佛不究竟,會死去、會滅掉。。。
( 實相法身 金剛經:如理實見分第 5 法身非相分第 26 威儀寂靜分第 29 )
( 實相法身 金剛經:如理實見分第 5 法身非相分第 26 威儀寂靜分第 29 )
於是一切悉見聞,就是我們的心可以顯現十法界。一旦明心見性,這個心就會顯現岀十法界,眾生都在心裡面沒有跑掉。釋迦牟尼能講無量的法,他去那裡學?他去看什麼大藏經?沒有啊!他為什麼會講那麼多佛法?就是明心見性!一旦明心見性,一切的佛法、一切的萬法都在心中顯現,跑不掉!所以釋迦牟尼可以講無量的經典,歷代古德、見性人、袓師也可以講很多佛法,為什麼?因為明心見性了。大家如果明心見性了,也可以説無量的佛經給很多眾生聽,不一定要講釋牟尼的經啊!很多經,釋迦牟尼沒有講的,明心見性的人都可以講,對不對?
法王法力超群生,常以法財施一切
「法王」就是釋迦牟尼,我們是佛陀的孩子,稱為法王子。法王的法力超群生,就是佛陀、見性人、歷代祖師,他們明心見性以後,説法的力量就會超過一切眾生的力量,眾生所不明瞭的,佛都可以明瞭。
「法王」就是釋迦牟尼,我們是佛陀的孩子,稱為法王子。法王的法力超群生,就是佛陀、見性人、歷代祖師,他們明心見性以後,説法的力量就會超過一切眾生的力量,眾生所不明瞭的,佛都可以明瞭。
説法的能力,稱為「法力」。一般人以為:「見性以後,法力無邊,好像西遊記那種神話,好像孫悟空可以翻天覆地,移山倒海,騰雲駕霧。」絕對不是這樣!那是神話,佛經佛典不是神話,千萬不要把它看成神話。有些人説法會講神話,因為他看不懂佛經,就會以為:「佛經很了不得,佛會怎麼樣、怎麼樣變化!」其實報化佛一點都不神奇,印度是比喻式的文學,用比喻的,那麼後來的人都以為:「佛有很多神奇、神通力。」其實沒有。。。
常以法財施一切,那麼經常度脫眾生,用什麼?用法。法是寶貝,説法是寶貝,所以用「法財」來布施。
佛法是最尊貴的財寶,為什麼?因為可以了生死,度脫眾生。世間一切的財物沒有什麼貴重,為什麼?因為再貴重,到最後都會滅掉!整個地球、星球最後都會滅掉,太陽系到最後也會滅掉,有什麼貴重呢?會滅掉的,怎麼會貴重?那麼佛法能夠度眾生,從此岸到達不生滅的彼岸,所以是最尊貴的財寶,不會因為你死掉就跟著滅掉。實相的體性,不會說人死掉,實相法身也滅掉了,不會;體性是永恆不滅。所以説法給眾生聽是最大的布施,也就是最尊貴的財寶,智慧就是最尊貴的財寶,所以他常常以「智慧」這種財寶布施給眾生,為眾生説法,讓眾生解脫不會再輪迴,所以常以法財施一切。
能善分別諸法相,於第一義而不動
能善分別諸法相。世間的種種萬法,見性的人通通明瞭,佛、大菩薩、祖師、見性人,對於世間種種一切東西,完全明白,可以分別,但是沒有一切的執著性,他了了見而無一物。
能善分別諸法相。世間的種種萬法,見性的人通通明瞭,佛、大菩薩、祖師、見性人,對於世間種種一切東西,完全明白,可以分別,但是沒有一切的執著性,他了了見而無一物。
為什麼講,了了見而無一物?
他沒有分別想了,不起分別想!就像六祖講的,分別一切法,不起分別想。見性的人不但明瞭世間種種一切物、一切幻相,十法界的幻相也通通清楚,但是不會被十法界的幻相所迷惑,所以能善分別諸法相。
於第一義而不動,什麼是「第一義」?實相的「體」是第一義,第一義就是不會動搖!我們證到實相的體性以後,在「用」的時候,這個第六意識心不會被幻相所動搖、迷惑。所以於第一義而不動,就是明心見性以後,不會被幻相所迷惑、動搖。
已於諸法得自在,是故稽首此法王
已於諸法得自在,已經在諸法裡面得到大自在。
已於諸法得自在,已經在諸法裡面得到大自在。
眾生明心見性之前,看到世間的種種萬事萬物,心就起波動,起浪了!有瞋恨心,不平等,起大煩惱,有分別想,種種的「妄想」通通跑出來!為什麼會這樣妄認?因為不見性!有「無明」,看到這個也不對,看到那個也不對,這個心不平。那麼已於諸法得自在,就是不管見到善也好、惡也好,通通一樣平等心,不會有分別心,所以得到大自在。
( 平等。分別。 維摩詰經:三十二講之 24 金剛經:淨心行善分第 23 )
( 平等。分別。 維摩詰經:三十二講之 24 金剛經:淨心行善分第 23 )
是故稽首此法王,釋迦牟尼是「法王」,可以説無量的法,所以稱為法王。歷代祖師、見性人,都可以稱為法王的兒子,稱為法王子。假設大家都明心見性了,大家也稱為法王的孩子,就是法王子。
説法不有亦不無,以因緣故諸法生
這裡講,説法要怎麼樣?離開相對「相」!所以説法不有亦不無。
這裡講,説法要怎麼樣?離開相對「相」!所以説法不有亦不無。
有、無,這是相對「相」,相對法。相對法就是有分別、有生滅!相對法就是不了義,相對法會有痛苦、會有煩惱。相對法很多,有、無是相對,長、短是相對,黑、白是相對,過去、未來是相對,佛、眾生是相對,那麼相對,很多很多!世間種種的一切萬法,通通是相對法。那麼在説法的時候,要離開一切的相對法,破相對法!所以説法不有亦不無。
以因緣故諸法生,諸法會生起來,也會滅去,因為緣生!緣滅!所以,以因緣故諸法生。。。
無我無造無受者,善惡之業亦不亡
「無我」,就是本來沒有一個「我」,實相的本體本身是無我!因為眾生不見性,起大煩惱,心不平等,產生一個「我」在做主人。凡夫見到自己的身體,以為:「這個身體就是我!」他把四大假合妄認是我,產生一個我執;由於我執產生以後,法執跟著產生了;見到虛空,有空執;有我執、有法執、有空執,這樣執著的話,煩惱就升起來了。所以,無我,本來沒有我,眾生執著有一個「我」,這是「妄想」,妄認!實際並不是真的有一個「我」。
「無我」,就是本來沒有一個「我」,實相的本體本身是無我!因為眾生不見性,起大煩惱,心不平等,產生一個「我」在做主人。凡夫見到自己的身體,以為:「這個身體就是我!」他把四大假合妄認是我,產生一個我執;由於我執產生以後,法執跟著產生了;見到虛空,有空執;有我執、有法執、有空執,這樣執著的話,煩惱就升起來了。所以,無我,本來沒有我,眾生執著有一個「我」,這是「妄想」,妄認!實際並不是真的有一個「我」。
無造無受者。這個造作也是一種妄認,「妄想」!眾生不見本來佛性,都會造作。那麼説法,要離開一切相對法的造作,所以講「無造」。「無受」,就是沒有一個我在受報。眾生都執著有一個「我」,所以才有受到報。為什麼這樣會受報呢?因為幻境沒有除去!有幻境,所以受報。這裡講,無我無造無受者,無我、無造就沒有受報!報是幻相而有,所以破盡我執、法執、空執,到達無我,就沒有一個誰在受了。。。
( 造作 法語: 04_作病
禪門精要: 04_修行上的冤枉路
禪的本懷: 菩薩應離四種禪病,作、止、任、滅 )
( 造作 法語: 04_作病
禪門精要: 04_修行上的冤枉路
禪的本懷: 菩薩應離四種禪病,作、止、任、滅 )
善惡之業亦不亡,為什麼講善業、惡業不亡?在幻境裡面不會沒有業報,因果在幻境裡面是絕對有。譬如說,我們做一場夢,在夢還沒有醒的時候,夢裡面一定有因果!在夢境中,你做惡事,一定有人來制裁你;做善事,就會有人來幫助你、讚歎你,對不對?所以善業跟惡業並不是沒有,在哪裡有?幻境裡面,一定有!假如
離「幻」了,一切幻都瓦解了、離掉了,那麼就證到實相的體性,只有不生滅的體性,就沒有萬法了,這個才是了義,真正解脫掉。
始在佛樹力降魔,得甘露滅覺道成
始,釋迦牟尼在哪裡明心見性,開始度眾?在菩提樹下。力降魔,降什麼「魔」?降自己的心魔。眾生都須要降自己的心魔,煩惱魔等等,很多魔。眾生由於不見性,起大煩惱,所以有煩惱魔,有邪見,自己心中起了很多邪見,自己並不曉得!只會看到別人的不是,自己心中起大煩惱,自己不曉得。。。
始,釋迦牟尼在哪裡明心見性,開始度眾?在菩提樹下。力降魔,降什麼「魔」?降自己的心魔。眾生都須要降自己的心魔,煩惱魔等等,很多魔。眾生由於不見性,起大煩惱,所以有煩惱魔,有邪見,自己心中起了很多邪見,自己並不曉得!只會看到別人的不是,自己心中起大煩惱,自己不曉得。。。
[維摩詰經。2012/08 電視演說 第 4 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