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


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  《楞嚴經》卷第五
  在《楞嚴經》第五卷,大勢至菩薩率領五十二位菩薩,向佛陀表白,當初他們悟道的過程叫做念佛圓通法門。現在我們在這裡把〈念佛圓通法門〉解釋出來。
  自古以來,解釋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〉的人很多,那麼依照各人的領悟不同,看法和解釋就不一樣。在這裡就我個人的體悟說出來,給諸位做參考。
  首先,我們把這一段經文念一遍。
大勢至法王子,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我憶往昔,恆河沙劫,有佛出世,名無量光。十二如來,相繼一劫,其最後佛,名超日月光。彼佛教我念佛三昧。譬如有人,一專為憶,一人專忘,如是二人,若逢不逢,或見非見。二人相憶,二憶念深,如是乃至從生至生,同於形影,不相乖異。十方如來憐念眾生,如母憶子,若子逃逝,雖憶何為?子若憶母,如母憶時,母子歷生,不相違遠。若眾生心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,去佛不遠,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。如染香人,身有香氣,此則名曰:香光莊嚴。我本因地,以念佛心,入無生忍,今於此界,攝念佛人,歸於淨土。佛問圓通,我無選擇,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。
  這一段經文,部分是用比喻的手法讓我們悟入實相本體,所以在看經文的時候,要依義,不依語;依了義,不依不了義;要依照這一句話說法的本意,而不可以依照字面上的意思來解釋。
  依了義,不依不了義,這是佛陀說法的目的。佛陀說法的目的,是要眾生開悟見性,悟入實相本體,這是「了義」。不了義是對下根的眾生,一種方便的手段而已,不是目的,所以稱為「不了義」。
  《楞嚴經》大勢至菩薩用功的過程,是用意根去頓悟實相本性本體。
  現在,我們把經文過程解釋出來。
我憶往昔,恆河沙劫,有佛出世,名無量光。十二如來,相繼一劫,其最後佛,名超日月光。
  這是在講報化佛的世界。「報化」佛的世界是有、有,有時間相、有空間相,所以才有現在、過去、未來。
  今天我們所要證悟的,是要悟入「法身」佛,也就是實相本體本性。那麼實相本體本性是不生不滅的,實相本體沒有時間相、沒有空間相,所以《金剛經》說*,過去心不可得、現在心不可得、未來心不可得,實相沒有身心相。所以,大勢至菩薩這一句是站在「報化」佛的位置來立論。
( *請見  金剛經:一體同觀分第 18  )
  他說,我回憶無量無數劫以前,有一位無量光佛出世,接著又有無邊光佛、無礙光佛、無對光佛,還有燄王光佛、清淨光佛、歡喜光佛、智慧光佛、不斷光佛、難思光佛、無瞋光佛,以及超日月光佛,在這一個劫內,總共有十二佛相繼的出世。那麼最後一位佛,叫做超日月光佛。
彼佛教我念佛三昧。
  「念佛三昧」這句話很重要,等於是整個念佛圓通法門的重心。
  三昧,大家比較容易了解,「三昧」就是正定。那麼,「念佛」又是怎麼回事呢?什麼叫做「念佛」呢?有些人會按照字面上來解釋念佛,認為:「念佛是專心在唸佛號,唸到一心不亂,就可以達到正定,三摩地。」那麼在這裡,我的看法就不是這樣。
  我對於「念佛」的看法是,以心念去破無明,頓悟佛性,證入實相本體本性,這樣叫做念佛。只有證入實相本體本性以後,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大定,也只有實相本性本體才是不生不滅,永遠的大定。
  假如用腦筋這個心,這是生滅心!將這種腦筋的心念定住的話,這樣不究竟。把這個心念制伏,把雜念制住,這是一種有為定!不徹底,不究竟。因為你在腦筋這個念來定住的話,它一定會有出、入,有「定」,那就有「不定」來相對!因為你在唸佛號的時候,這個心,雜念雖然不會生起來;但是當你不唸佛號的時候,當你不修的時候,雜念又來了,這個心又不清淨了;變成唸佛號就有定,不唸佛號就沒有定,這樣不是有、有嗎?有定就有不定,不定又有定,定了以後又不定,那定來,定去,定來,定去,那麼當你無常一到,斷氣的那一剎那,斷氣的當下,假如不在定中,在八苦之中,甚至心頭亂紛紛,這樣怎麼辦呢?這樣以前用功在唸佛號,不是白費嗎?
  所以我們要弄清楚,腦部心念的定是有為定,不究竟!這種定和打坐那種四禪八定一樣,不徹底。我們判斷這種定,一定會生、滅,一定會輪迴,不究竟。只有證入實相本性本體,才不會生滅,才不會輪迴,只有實相本性本體才是不生不滅、不來不去,才是真正的三摩地,永遠的大定!不管你修或者是不修,它都是永恆的、永遠的大定,這樣才是究竟。
( 生滅法。相對法。  禪門精要: 04_修行上的冤枉路
            禪的本懷:菩薩應離四種禪病:作、止、任、滅  )
  接下來,這一段經文是一種比喻。
譬如有人,一專為憶,一人專忘,如是二人,若逢不逢,或見非見。二人相憶,二憶念深,如是乃至從生至生,同於形影,不相乖異。
  這一段是鼓勵眾生悟入實相。
  假如諸佛憶念眾生,希望眾生開悟,那麼如果眾生不在意、不想開悟的話,這樣眾生和諸佛雖然相逢了,那麼也和不相逢一樣,如果相見了,也和不相見一樣,因為眾生不想開悟嘛,相見也是白見。假如眾生想要開悟見性,非常的用心努力,雖然沒有真正的開悟見性,那麼從生至生,就如同形影一樣,不會離開。
十方如來憐念眾生,如母憶子,若子逃逝,雖憶何為?子若憶母,如母憶時,母子歷生,不相違遠。
 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,如母憶子,十方如來關心眾生,就好像母親關心孩子一樣。這是講「法身」一體。那麼,十方如來的體性和眾生的體性,本來一體!佛性,在報化佛來講,它也沒有多一分;在眾生來講,它也沒有少一分;所以就一體同觀。
若子逃逝,雖憶何為?
  假如報化佛想要度眾生離開生死苦海,那麼眾生不領情,逃掉,不想開悟,那麼佛也無可奈何啦!
子若憶母,如母憶時,母子歷生,不相違遠。
  那麼,假如眾生很用心想要開悟,就像佛關心眾生一樣的關心,那麼眾生和佛就會很契機。母子歷生,不相違遠,這一句話涵義很深,這是證悟實相以後,了了知、了了見,體用不二的境界。假如沒有證入實相,什麼是體用不二,多多少少可以揣測一下,但是真正的「體用不二」,一定是證到實相以後,才能夠了了知的。
若眾生心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,去佛不遠,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。
  什麼是「眾生心」?假如有貪、瞋、癡、慢、邪見等等,這一些通通可以歸入眾生心。有相對性、有執著性、有妄想的這種心念,都是眾生心。
  那麼,什麼叫做「憶佛念佛」?想要悟入佛性、證入實相本體的,要永斷無明,離開生死輪迴入佛道的這種心念,通通可以叫做憶佛念佛。
  那麼這個過程又是如何呢?這是用意根反念念自性的工夫,用意根反追回去,追意根的源頭,那麼追到最後會追到實相本性,這個等一下再講。
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,去佛不遠
  現前當來是一種寂滅現前,也就是生相跟滅相都已經滅盡了,生滅之相都沒有了,生相和滅相都不存在的時候,實相的本體本性就會顯現。這一句話和〈觀世音耳根圓通法門〉的證悟實相那種生滅既滅,寂滅現前,是一樣的。
( 寂滅現前  楞嚴經: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 )
必定見佛
  就是必然會明心見性,證實相法體本性,不生不滅。
  必定見佛,這一句話不是在講見「報化」佛。有些人會解釋成:「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見觀世音菩薩,見西方三聖等等。」這樣解釋就不對。因為西方世界,那是報化世界,有生!滅!並不是實相本體。因為西方世界既然有生、有滅,所以叫做化城,並不是實相。所以,必定見佛,是證到「法身」佛,實相本體,這樣才是正確的。
去佛不遠
  其實眾生和報化佛,最大的區別就是在迷悟而已!心迷就是「眾生」,心悟即是「」。心迷就有種種的邪見、執著、妄想,那麼執著會產生妄想,妄想又會增強執著,互相一直在薰習,沒完沒了。
  那麼,為什麼會有執著、妄想、煩惱呢?
  源頭在無始無明。
  那麼,什麼是「無始無明」?簡單的說,無始無明就是,無始以來對於佛性實相本體一無所知、不明瞭的心態,稱為無始無明,不清楚!不明瞭!那麼,假如我們頓悟實相,明心見性,當你頓悟實相,明心見性的時候,這個「無明」就破除,不存在,一切執著、妄想、煩惱就完全的冰消瓦解、解脫掉。
  去佛不遠,這一句話是指,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離開實相本體,只是眾生有「無明」,不清楚,不能夠實證而已。眾生和報化佛都沒有離開實相本體,就好比地球、太陽、月亮以及一切的星球,都沒有離開過虛空一樣。
若眾生心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,去佛不遠,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。
  其實,一切的法門都是方便,由於眾生根器不同,佛就用不同的方便法來度脫眾生。像大勢至菩薩這種〈念佛圓通法門〉,也是假借方便。那麼,種種法門都是對中下根的眾生,不得已所開的方便,所以這一句話,如果是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的話,就是像世尊的拈花示眾!像釋迦的禪法,直下頓悟,直指人心見性成佛!這就是不假方便,當下開悟。
  接下來,又是一段比喻。
如染香人,身有香氣,此則名曰:香光莊嚴。
  譬如啊,有一些人,自己的身體雖然不會發出香氣,但是他的身上假如塗了一些香氣的話,那麼全身也都會有香氣的味道,稱為「香光莊嚴」。這是大勢至菩薩的比喻,在比喻眾生如果不知道要如何頓悟實相本性的話,那麼就按照念佛圓通法門來悟,來見性。
我本因地,以念佛心,入無生忍。
  這一句很重要,這是大勢至菩薩,當時在眾生位的這種因地,以念佛心,入無生忍,他自己表白,當時他是在眾生位,以念佛的心來入無生忍。
  現在來解釋一下,以念佛心,入無生忍。
  什麼是「無生忍」?「無生」就是不生不滅,叫做無生。「」是永久、永恆。「無生忍」就是永恆、不生不滅,等於是入實相。那麼也只有實相本性本體,才是真正永恆不生不滅,不然的話,一定會有生、滅,對不對?
  那麼,以念佛心,入無生忍,什麼是「念佛心」?現在我把他講出來,就是用意根追回去,反追意根的源頭!那麼這樣追,會追到第六識,再追到第七識,叫做末那識,第七識叫做末那識。那麼再追,再追到第八阿賴耶識。那麼繼續,第八阿賴耶識再追,追到第九識,第九識叫做菴摩羅識。那麼把第八識、第九識徹底地粉碎掉,轉成大圓鏡智,把第八識、第九識粉碎掉,轉變成大圓鏡智,那麼一轉的時候,一切的執著、妄想全部瓦解掉!徹底的解脫!這個時候大徹大悟,了了知,一切眾生與佛平等無二,菩提本性本來清淨,無一行可修,法爾如是!本來如此。
  這是開悟以後才能夠了了知、了了見。假如不是真正開悟,只是看一些經典,或者是聽人家講,那都沒有用!無常一到,一口氣不來,斷氣的時候,聽人家講的,不管用啦!聽人家講的,抵擋不了生死,不是自己真正親證本性本體,到時候抵擋不了生死,所以有生之年趁早覺悟,免得墮落,後悔就來不及。
我本因地,以念佛心,入無生忍。今於此界,攝念佛人,歸於淨土。佛問圓通,我無選擇,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。
  大勢至菩薩說,現在我示現人間,攝引念佛的人歸於清淨實相的法身淨土,讓念佛的人能夠證入實相本性。那麼,佛問哪一個法門最為圓通?我不假思索,六根本來是一體的,我收攝六根,用意根反念,破除無明,證入實相本體,那麼這個時候,一切的用又圓滿具足,一切的心念都是清清淨淨沒有污染的,真正得入不生不滅三摩地,正定,我認為這個法門是第一方便,最理想的。
  講到這裡,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〉已經講完。希望我所講的,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,大家共同鼓勵,共成佛道,謝謝大家。
〔接引。1995/06 十卷錄音帶。卷八 大勢至念佛圓通法門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