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經 三十講之03


〔第三講〕

阿難見佛,頂禮悲泣,恨無始來,一向多聞,未全道力。殷勤啟請,十方如來得成菩提,妙奢摩他、三摩、禪那,最初方便。

於時復有恒沙菩薩,及諸十方大阿羅漢、辟支佛等,俱願樂聞,退坐默然,承受聖旨。

爾時,世尊在大眾中,舒金色臂,摩阿難頂,告示阿難及諸大眾:
  有三摩提,名大佛頂首楞嚴王,具足萬行,十方如來,一門超出妙莊嚴路。汝今諦聽。

阿難頂禮,伏受慈旨。

佛告阿難:
  汝我同氣,情均天倫。
  當初發心,於我法中見何勝相,頓捨世間深重恩愛?

阿難白佛:
  我見如來三十二相,勝妙殊絕,形體映徹,猶如琉璃。
  常自思惟:此相非是欲愛所生。

  何以故?
  欲氣麤濁,腥臊交遘,膿血雜亂,不能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。
  是以渴仰,從佛剃落。

第三講

阿難見佛,頂禮悲泣
  阿難見到釋迦牟尼就痛哭流涕,因為他一時心起了淫心,差一點就破戒,所以回來就哭了。2。。

恨無始來,一向多聞,未全道力。
  阿難聽了很多佛法,但是都沒有盡全力去實證,沒有去思考要怎麼去修、怎麼去證,只是聽一聽,到時候還是沒有作用,碰到咒語,碰到講一些淫穢的話,他就耐不住了,就會起了淫心,整個人就起心動念了。。。所以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,知道經典很寶貴,那麼知道了以後,一定要做到!如果光說不練,這樣是沒有成果的。

  我常常講,學佛一定要實證,真正離幻,把心病治好。我們眾生都有病,有什麼病?妄認的病!心有病,所以要用佛法這種心藥來醫我們的心病。這個心的病一旦醫治好了,就不會妄認,也不會妄見有生滅了。本來就沒有生滅!是因為眾生妄認而有,不是真的有,就好比空中本來沒有花,你會看到空花,是因為眼睛有病。那麼眼睛的病一旦醫好,就看不到虛空有空花,因為空本來就沒有花,怎麼看得到?看到是因為眼睛有病的關係。20。。

  本來就沒有生滅!是因為眾生妄認而有,本無!輪迴沒有真實的體性。我常講,假設真的有輪迴,釋迦牟尼開悟了也沒有用,還是輪迴嘛!為什麼?。22。。假如說有體性的話,眾生不管怎麼悟道也一定輪迴!因為有體性嘛,有體性就是滅不掉,有體性就是壞不了。

  我們眾生因為透過「無明」,起了「妄想」,那麼妄想起來以後就有感受!有天堂、地獄等種種感受。

  我現在打一個比喻。譬如說,一個人晚上會做夢,那麼為什麼會做夢?因為睡覺才會做夢。假如說,我們沒有睡覺,會不會做夢?不會呀,因為在睡覺的情況下才有夢,假如我們不睡覺,沒有睡的狀態,會不會做夢?不會。如果我們把睡覺的狀態比喻成「無明」,那麼沒有無明,就沒有「妄想」!這就好比,如果我們沒有睡著,就不會做夢!一旦沒有睡著就沒有夢境,也就沒有夢中的恐怖相,都不會有,這是比喻。

  那麼,我們眾生因為透過無明,起了妄想,所以有感受,感覺到有天堂、有地獄、有生老病死,種種的痛苦輪迴相!一旦斷除「無明」,那麼就沒有了,也沒有實在的天堂,也沒有實在的地獄,也沒有實在的輪迴相,一切都沒有,只是一個不生不滅的體性,如如不動,不來不去,不增不減,不生不滅,如此而已,就沒有任何的痛苦。

  我常常講,實相體性根本沒有「佛」、也沒有「眾生」,是一個體性而已!很多人修行以為:「有佛可成。」這是大邪見!絶對不可能見性。

  這個「佛」的名稱是釋迦牟尼假立的,說:「大家有佛性,可以成佛!」這是鼓勵的話,鼓勵什麼?鼓勵眾生明心見性,要用功,要努力去思惟,破相!離相!不是「有佛,一尊一尊,在實相裡面有一尊一尊的佛,跑來跑去,飛來飛去。」絕對不可能!實相就好比虛空,虛空會跑來跑來去嗎?不可能嘛,對不對。所以我們要了知,方向是什麼?學佛的目的在哪裡?要弄清楚!才不會白忙一場,修到最後變成大邪見。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了知釋迦牟尼講什麼,是要破相、離相,頓悟實相!絕對不是讓我們著相的,這點大家要明瞭。。。
( 實相法身  金剛經:如理實見分第 5  法身非相分第 26  )

殷勤啟請,十方如來得成菩提,妙奢摩他、三摩、禪那,最初方便。
  阿難就很真誠來請教,十方的如來是怎麼樣成就無上菩提,到底是怎麼樣成就無上佛道。妙奢摩他,「奢摩他」就是攝心,「三摩鉢提」就是以幻修幻,這些在《圓覺經》講得很清楚,那麼「禪那」就是正定,就是實相的本體,本來就大定。
( 奢摩他、三摩缽提、禪那  圓覺經:威德自在菩薩_問答  )

  我常講,我們修行不是要修什麼,最重要就是破相!離相!講修是笑話,你要修什麼?實相的體性根本不能修,不生不滅,你怎麼修?那麼,如果是生滅法,要修嗎?也不要修呀,你修了也是生滅,等於白修!因為它既然是生滅,你怎麼樣修,通通生滅!以生滅的心來修,結的果實也是生滅的。所以不是要『修』什麼,要 」!我常講,破相、離幻,頓悟實相,破無明,就證得不生不滅的本性!一切幻相通通銷滅、通通瓦解,那就是不生不滅、不來不去、不增不減,沒有任何痛苦,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,只是實相的體性而已,並不是要修什麼,是頓悟實相,明心見性。「禪那」就是實相的體性,本來就大定,不是要我們修的。

  所以這個時候,阿難就問到最初的方便,十方如來是怎麼樣成道?怎麼樣明心見性的呢?

於時復有恆沙菩薩,及諸十方大阿羅漢、辟支佛等,俱願樂聞,退坐默然,承受聖旨。
  那個時候,有很多很多菩薩,以及十方的大阿羅漢、辟支佛,都希望能夠聽到十方的如來,最初他們是用什麼的方便法門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他們為什麼可以明心見性,是怎麼樣明心見性的。

  退坐默然,承受聖旨,大家就默默的來聽聖人的話。這個「聖旨」並不是皇帝所下的命令,這是表示開悟的人,釋迦牟尼教誨眾生最終的目的,宗旨就是明心見性!那麼眾生要怎麼樣明心見性、怎麼樣頓悟實相,稱為承受聖人的宗旨。

爾時,世尊在大眾中,舒金色臂,摩阿難頂,告示阿難及諸大眾:有三摩提,名大佛頂首楞嚴王
  當時,世尊在大眾中擧了他金色的手臂來摩阿難的頭頂。「摩頂」是一種形容,就是開大家的智慧。因為大家智慧不開,釋迦牟尼就用他的手來摩阿難的頂,這是一種形容,表示你要開智慧!智慧才能夠到達彼岸。

  現在的人很奇怪,動不動就要給人家摩頂,因為他們看到經典裡面有摩頂,所以很多人希望人家幫他摩頂。這個是邪見,沒有智慧。我們一定要有智慧,不是要人家摩頂,是要開自己的智慧,稱為「摩頂」!不是一天到晚動不動要人家來摸頭頂,這樣有用嗎?絶對沒有效,絶對沒用,這是一種癡呆的想法。我們學佛不是要學癡呆,要學有智慧,不要學癡呆。

  釋迦牟尼舒金色臂,摩阿難頂是一種形容,就是表示一個人假如要有智慧,就是要自己開智慧!所以釋迦牟尼伸出他的手臂摩阿難頂來表示,一個人要自己有智慧才能夠解脫。

  告示阿難及諸大眾,世尊趁這個時候告訴阿難及大眾,有一個方便法門可以讓大家明心見性,諸佛也是用這個方便法,破相、離相,明心見性。有三摩提,名大佛頂首楞嚴王,這種法門稱為三摩提,它的名稱叫做大佛頂首楞嚴王。「大佛頂」是形容已經超出一切,等於說破盡一切的幻相!所以稱為大佛頂。「首楞嚴王」就是很莊嚴,能超越一切的幻相,諸佛以這種法門超越一切的幻相,破盡一切的妄想,達到最究竟的實相,這是一種形容。

具足萬行,十方如來,一門超出妙莊嚴路。汝今諦聽。
  具足萬行,就是具備一切的方便法。這個法門是能夠超越一切的法門,所以具足萬行。十方如來,一門超出妙莊嚴路,一切的如來因為破相、離相,用這樣的方便法門能夠超出一切相、破盡一切相,破妄想,斷除無明。這裡講超出一切妙莊嚴路,是一種形容,形容什麼?沒有比這個更超越的。

阿難頂禮,伏受慈旨。
  這個時候,阿難就向世尊頂禮,接受世尊的慈悲教誨。

佛告阿難:汝我同氣,情均天倫。當初發心,於我法中見何勝相,頓捨世間深重恩愛?
  世尊告訴阿難:你跟我是同胞的兄弟,情深有天倫之情。當初發心,在我的佛法中,你是怎麼樣來頓見而捨棄世間深重的恩愛?這裡講,見何勝相,頓捨世間深重恩愛,你是見到什麼樣的殊勝現象,一時來捨棄世間種種的恩愛呢?

阿難白佛:我見如來三十二相
  阿難向世尊表白:我見到你三十二相的相好。

  我們要了知,世間的種種相是生滅相!所以我們不能執著一切的相,包括報身的三十二相。那麼,世尊的「報身」有三十二相的相好,當時阿難是看到他的報身相好,所以捨棄世間種種恩愛。我們現在修行也是一樣,要捨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種種的見解!假如我們沒有捨棄六根、六塵、六識的話,也是不行,為什麼?這些通通是生滅相,由於我們眾生被生滅相所迷惑,五蘊、四相蓋住,所以不能夠明心見性。所以我們現在要捨棄眼耳鼻舌身意,這個六根、六塵、六識的執著性要捨棄,假如我們不捨棄的話,不能夠明心見性。
( 三十二相  金剛經:法身非相分第 26  如法受持分第 13  )

我見如來三十二相,勝妙殊絶,形體映徹,猶如瑠璃。
  阿難對世尊表白:我見到你三十二相很好,所以我捨掉世間種種的恩愛,跟你出家。你的身體很殊勝,微妙殊勝絕倫,你的身體就像瑠璃一樣的清徹,我看了非常的喜歡,所以我跟你一起出家。

  我們要了知,這個身體再怎麼樣的好相,終究還是生滅!還是不了義。阿難當時就是看到世尊的身體清徹像瑠璃一樣,比現在的玻璃還透明,這是一種形容。印度人皮膚比較黑,屬於黑種的人,如果再曬太陽的話,皮膚就好像會發光。世尊當時是印度人,我相信皮膚也是黑的,不可能像玻璃一樣,這裡講形體映徹,猶如瑠璃,是一種形容。我們不要把佛經講成神話,這樣人家就不要聽了,有智慧、有知識的人就不聽,為什麼?因為你把佛經講成神話,很可笑。

  所以我們知道,它是形容釋迦牟尼的身體相好,而且由於這個心是清淨的,所以形容他的身體也是清徹,好比瑠璃一樣,要這樣解釋;不能依文解義,認為:「世尊當時的身體就好像玻璃一樣的清徹透明。」絕對不可能。這是比喻一個人相貌好,心也是清淨清徹,連身體也都是清徹的,那麼我們一下就了解,這是在比喻法身!比喻「法身」是像瑠璃透明,「法身」無形、無相,清徹、清淨,這是形容,所以我們要了知。

常自思惟,此相非是欲愛所生。
  由於釋迦牟尼相好,阿難看到他的相貌好,所以願意跟他出家。這個時候,他對世尊表白:你的身體非常殊勝相好,清徹猶如瑠璃,那麼我常常在想,這種相並不是愛欲所生。

  我們一般人都是愛欲所生,為什麼?因為這個身體一定是經過產道出來的,絕對不可能不經過產道。現在人可以剖腹生產,以前人一定是經過產道而出來的,那麼這個心一定有愛欲,有父母。人不可能沒有父母,從空中自己跑出來,絕對不可能;是因為有父母做為緣,那麼這個心有愛欲,這樣精神跟肉體結合起來,才能成為一個人,對不對?所以這裡講,此相非是欲愛所生,不是愛跟欲望所結合起來,這是形容。

何以故?欲氣麤濁,腥臊交遘,膿血雜亂,不能發生勝淨妙明,紫金光聚。
  什麼緣故呢?如果是欲愛習氣所構成的,就是很麤濁、很腥臊!這樣的交遘裡面充滿了膿血,很雜亂!很骯髒!絕對不能發生這種殊勝微妙、紫金光聚的身體。

  印度當時由於氣溫高,而且印度人皮膚本來就是黑的,曬了太陽以後,好像更能發光,所以稱為「紫金光聚」。不可能像很多人解釋為:「世尊的皮膚會發光,像太陽光、電燈一樣的發光。」絕對不可能。這是形容釋迦牟尼的心清淨,他的身體一樣的清淨,所以能夠發出勝淨妙明,就是殊勝微妙光明,就像紫金光一樣聚在一起,這是形容。

是以渴仰,從佛剃落。
  阿難就說:因為這樣,我就很羨慕,所以跟隨佛落髮出家。。。

[楞嚴經。2012/09 電視演說 第 3 集 20,22 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