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心‧假心 11  心戒


  大家好。
  我們眾生,總是癡癡呆呆,沒有智慧啊,不能夠明心見性。那麼,為什麼不能夠明心見性?因為有「無明」,那麼無明產生以後,就會怎麼樣?就有貪、瞋、痴,三大煩惱了。
  透過這個無明以後,就有「妄想」。那麼這個妄想就產生一個「我相」,有「」!有這個「」的執著性,有我所見、我在想、我在見。那麼有了「我見」以後,就有煩惱了,有貪、有瞋、有痴,成為三大煩惱。眾生由於貪、瞋、痴,引發三大煩惱之後就流轉六道,就在六道裡面輪迴了,生死不休了。
  那麼釋迦牟尼很有智慧,他知道眾生為什麼不能明心見性,他知道眾生有貪瞋痴三大煩惱,那麼眾生又沒有辦法自己解決,所以釋迦牟尼有智慧,他就設戒律了,設戒律就是叫眾生要守戒。
  講到守戒,很多眾生不明瞭什麼叫做戒律,很多人每天也是談到戒律、戒律,有時候經常去受什麼?八關齋戒。
  那麼守戒,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要心戒!要心來戒,這個守戒才能夠發生功效,假如只有身體的戒,這樣還是不夠,只有嘴巴的戒還是不夠,要心戒。
  那麼這個戒律,犯戒最嚴重就是有三惡業,淫、殺、盜,這個是惡業中最嚴重的惡業,大家都明瞭嘛,對不對,淫、殺、盜,不能犯!不管是在家也好、出家也好,假如你想要開悟,要明心見性,這個三業絕對不能犯,犯了以後會怎麼樣?癡癡呆呆啊!什麼叫做明心見性?一無所知!什麼叫做開悟?不清楚!癡癡呆呆啊。
  現在我來跟各位分析一下這個殺、盜、淫,這個三惡業,在這裡跟大家分享,我們來分析一下,什麼叫做殺、盜、淫,三惡業。
  首先,我們就來談一下,殺戒。
  有些人認為:「殺戒就是不殺生。」對不對?「吃素呀,不要去殺生,這樣就不犯殺業。」不是光這樣啊,是心的戒!怎麼說呢?心要不開殺戒。
  那麼,什麼叫做心不開殺戒?就是有慈悲心,不起惡念,這樣才叫做不殺。心有慈悲心、有平等心,不起什麼?惡念啊,這樣叫做殺業不犯。不是光吃素,不去殺動物、不去殺生物,不僅僅這樣。假如說你吃素不去殺動物、殺生物的話,那麼馬、羊、牛、兔子他們都吃草,他們都吃素,對不對?那麼假如不去犯這個殺業,例如說,殺生、殺生物、殺動物,假如這樣叫做不犯殺戒的話,那麼一切死人都不犯,對不對,你看過死人爬起來殺動物嗎?你看過死人爬起來殺那些生物嗎?死人他連吃都不會吃,他不但吃素,他連吃都不會吃,對不對?那這樣我們等死就好,死人都不犯戒,我們看過死人爬起來吃飯沒有?沒有呀!那麼死人,他連飯都不吃,他有沒有吃素?吃的更清了,連飯都不吃。
  那麼死人,他也犯戒!他犯什麼戒?心戒!雖然他身體死掉了,身體爛掉了,身體沒有了,但是他的心還犯,犯什麼呢?犯心起不善念,心起惡念,心不慈悲啦。
  如果我們的心沒有慈悲心的話,就是犯殺業。那麼有些人,他天天講不殺盜淫,也不知道什麼叫做不殺,天天犯殺業,他也不清楚,難怪會怎麼樣?癡癡呆呆,不能明心見性,自己犯殺業啊,自己也不清楚。簡單來講,假如說我們這個心呢,沒有慈悲心,就是犯了殺業了;假如我們的心起惡念,不平等啊,這個已經犯了什麼?殺業了;所以我們自己啊,看看自己有沒有犯殺業,自己問自己就很清楚了,看我們的心,有沒有慈悲心?假如說,慈悲心都沒有,那麼還起惡念的話,就是嚴重的犯什麼?殺業。沒有慈悲心就是犯殺業了,不是說:「我吃素,我沒有殺動物,沒有殺生物。」如果這樣叫做不犯殺業,那麼一切死人都不犯。
  事實上,死人他也犯。
  為什麼死人犯?
  死人雖然身體死掉了,他的心還在啊!假如說死人的心都不在了,那麼拿什麼去輪迴?用什麼去輪迴?可見死人的心呢,還在!死人的心並沒有滅掉,只是身體滅掉而已,死掉的人,他的心還在,所以這個心才會去輪迴,對不對?
  所以死人也犯殺業,犯什麼殺業?心不慈悲,心不平等,心起惡念啊,所以才會去怎麼樣?輪迴。那麼我們活人也是一樣,活人呢,心不慈悲,心起惡念,那麼將來死掉會去輪迴,犯了什麼?殺業。不是說:「啊,我吃素,我不殺動物、不殺生物。」這樣叫做不犯殺業,自己不清楚啊!簡單來講,心不慈悲就是犯了殺業,不慈悲嘛;那麼心起惡念,更是犯了嚴重的殺業。
  那麼心呢,不起惡念,有慈悲心,這個就不犯殺業。
  好,現在我們再來談一下,不殺生以外,那麼不犯盜業是什麼,偷盜。
  這個偷盜,很多人以為:「我不去偷人家的東西,我從來就沒有偷人家的東西。」假如這樣講的話,一切死人都不犯!為什麼?你看過死掉的人爬起來偷東西嗎?沒有呀,死掉的人從來都不會爬起來偷東西。那麼,如果這樣不犯偷盜的話,我們等死就好,對不對,死掉以後就不犯了嘛,就不犯偷盜了。那麼死人,他還是犯什麼?偷盜啊!你相信不相信?死掉的人,他身體雖然不會爬起來偷東西,但是他的「六根」,還偷什麼?偷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他還是有心啊,心還在啊!他還是會偷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藏在那裡?藏在阿賴耶識裡面。
  那麼我們活人也是一樣,我們活人也是犯偷盜,犯什麼偷盜?眼睛所見,耳朵所聞,見!聞!覺!知!這種六根去對六塵,所見到的一切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都不能了脫,然後把它收集在哪裡?收集在阿賴耶識裡面藏起來了。簡單來講,我們假如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都把它藏在阿賴耶識裡面,就是犯了偷盜了!大家不清楚啊,以為是什麼?偷人家的東西才叫做偷盜,這樣講的話,死人都不犯了,我們沒有看到一個死掉的人爬起來偷東西呀!那這樣講的話,我們等死就好了,就不犯偷盜了,對不對?不是這樣啊,死人他也犯,他還是有「六根」在!心還在啊,對不對?所以他也犯偷盜,偷了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放在阿賴耶識,藏在裡面了,犯偷盜。
  那麼不犯偷盜,就是《金剛經》所講的*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1 ,不入色聲香味觸法 2 ,這個才不犯偷盜。
( *請見  金剛經: 1 莊嚴淨土分第 10    2 一相無相分第 9  )
  好,我現在再跟各位分享一下,什麼叫做淫戒,不犯淫。
  這個淫,不是說:「啊,不談戀愛,女生不跟男生談戀愛,男生不跟女生談戀愛,我們都不結婚,我們都出家,我們都沒有男女戀愛,也不結婚,通通不要!」這樣叫做不犯淫戒;「我們不會去做男女相愛的事。」這樣就叫做不犯淫戒;不是啊!假如這樣講的話,一切死人都不犯,你看過死掉的人爬起來談戀愛了嗎?沒有呀,我們從來都沒有看過死掉的人爬起來談戀愛、爬起來結婚,對不對?那這樣等死就好了,等死就不犯淫戒了嘛,對不對?不是這樣。
  我們的心呢,犯淫戒!犯什麼淫戒?六根攀緣六塵,只要你的六根去攀緣六塵,又跟六塵談戀愛了,這個就是犯淫戒!簡單來講,就是你的心呢,六根去攀緣六塵,跟這個六塵黏住,這個六根跟六塵黏住了,就等於是什麼?談戀愛了。六根跟這個六塵談戀愛黏住,又加以分別!執著!起了六識!這樣一來的話,眾生的心就亂七八糟了,對不對?
  那麼,假設我們這個心不去攀緣六塵,就是不會被六塵、六識所轉動,不受這個六識的影響,根、塵、識啊,這些整個怎麼樣?把它瓦解掉!這樣就叫做不犯淫戒。假如不是這樣的話,死人都不犯淫戒,死掉的人不會爬起來談戀愛呀,他都不會爬起來談戀愛,死掉了嘛,對不對?
  事實上,死人他也犯,死掉的人,他心還在!假如說死掉的人,他心都滅掉,他都沒有心的話,怎麼去輪迴?對不對?可見死人他還是有心啊!這個心還在,他還是攀緣著六塵,六根還是攀緣著六塵,那麼起了分別!起了執著!所以死掉的人他也犯,所以才會去輪迴。
  那麼我們活人也是一樣,六根攀緣六塵,有這個六根攀緣六塵,產生了六識,不能解脫,這個犯了什麼戒?淫戒!不是說:「不談戀愛,不結婚,男女不去談戀愛結婚。」這樣叫做不犯淫戒,世尊他的用意很深,大家不清楚,以為這樣不犯戒了,天天嘛犯!對不對?所以,假如我們一個人不犯殺、盜、淫這三業,這個心戒都不犯了,心啊,就像《金剛經》講的*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假如這樣的話,那麼就不犯戒了,這樣才是真正不犯。
( *請見  金剛經:莊嚴淨土分第 10  )
  所以,淫、殺、盜,一般的眾生,或者是很多修行人,天天犯!自己不知道啊!這個是叫做什麼罪?砍頭罪,就是我們修行人啊,形容這個淫、殺、盜已經砍掉自己的頭了,死罪了,要輪迴了。
  所以我們要了知,這個戒不是那麼容易!我們在心裡面要天天自己看看有沒有犯,有時候自己犯了淫殺盜也不清楚,以為:「我很清淨,我沒有去偷東西,我也沒有搞男女關係,我也沒有結婚,我也沒有殺業,我都吃素耶。」,以為:「不吃肉、不殺生,吃素,這個沒有殺。」以為這樣。如果說你犯了外面的殺,那是很嚴重啦,那麼如果你說:「我光吃青菜,我吃素,這樣就不殺。」我請問你,那些牛、羊、馬、兔子他們通通吃草,他都不殺,對不對?那麼,如果這樣會明心見性,牛、羊、馬、兔子早就見性了,對不對?所以我們不殺生,外面的動物不要隨意殺,不可以殺,要有仁愛這種慈悲心啊!那麼除了不殺動物以外,我們的心不殺,就是不起善惡念啊,不執著一切的善惡念,也不造一切的善惡念,這個比較重要!不要自己殺掉自己的慧命了也無知無覺,不知不覺啊,以為自己不殺。
  所以我們要小心,不要犯戒,盡量能夠守戒,這是最起碼最起碼佛弟子應該做的。所以不要見有是非,外面的是非到你這裡來一概全部消音,全部沒有,這樣你的心才會清淨,不然的話,你要見性可以說遙遙無期,我在這裡跟大家共同的鼓勵,共同的勉勵,這個心一定要清淨。
  假如說,我們人已經三業清淨了,淫、殺、盜都清淨不犯了,會怎麼樣?就慢慢覺悟了,已經怎麼樣?清醒了!由於犯了淫、殺、盜,六根去攀緣六塵,執著六識,不能解脫,所以人就變得癡癡呆呆的,沒有智慧,看不清楚啊,也不曉得什麼叫做明心見性,通通不知道。所以講到這個戒律,我們假如不去犯三惡業的話,我們這個心就清淨了,那麼一旦清淨以後,就很容易去頓悟。我常常講,這個「假心」一旦清淨以後,很容易去頓悟「真心」,那麼真心覺醒以後,很快就破掉這個「無明」妄想,那麼就明心見性了。

[大涅槃了義法典。 2011/08     電視演說 第 16 集]
[大乘智慧了義錄。 2011/09/10 電視演說 第 4 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