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第七講〕
佛告阿難:
汝當閉眼見暗之時,此暗境界,為與眼對?為不對眼?
若與眼對,暗在眼前,云何成內?
若成內者,居暗室中無日月燈,此室暗中,皆汝焦腑。
若不對者,云何成見?
若離外見,內對所成,合眼見暗,名為身中,
開眼見明,何不見面?若不見面,內對不成。
見面若成,此了知心及與眼根,乃在虛空,何成在內?
若在虛空,自非汝體。即應如來今見汝面,亦是汝身。
汝眼已知,身合非覺,必汝執言身眼兩覺,應有二知,即汝一身,應成兩佛。
是故應知,汝言見暗,名見內者,無有是處。
阿難言:
我嘗聞佛開示四眾。由心生故,種種法生。由法生故,種種心生。
我今思惟:即思惟體,實我心性。隨所合處,心則隨有,亦非內、外、中間三處。
佛告阿難:
汝今說言,由法生故,種種心生。隨所合處,心隨有者。
是心無體,則無所合。
若無有體而能合者,則十九界因七塵合,是義不然。
若有體者,如汝以手自挃其體,汝所知心,為復內出?為從外入?
若復內出,還見身中。若從外來,先合見面。
阿難言:見是其眼,心知非眼,為見非義。
佛言:
若眼能見,汝在室中,門能見不?
則諸已死,尚有眼存,應皆見物。若見物者,云何名死?
阿難!
又汝覺了能知之心,
若必有體,為復一體?為有多體?
今在汝身,為復遍體?為不遍體?
若一體者,則汝以手挃一支時,四支應覺。
若咸覺者,挃應無在。若挃有所,則汝一體,自不能成。
若多體者,則成多人,何體為汝?
第七講
佛告阿難:
汝當閉眼見暗之時,此暗境界,為與眼對?為不對眼?
若與眼對,暗在眼前,云何成內?
若成內者,居暗室中無日月燈,此室暗中,皆汝焦腑。
若不對者,云何成見?
若離外見,內對所成,合眼見暗,名為身中,
開眼見明,何不見面?若不見面,內對不成。
這個時候,世尊就對阿難講:你開眼的時候見到光明,為什麼不能看見自己的臉?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臉,你說閉眼時,眼前見到的黑暗就是身體裡面,這個理論不能成立。。。
阿難先前說看到黑黑的一片是看到裡面,所以世尊就問阿難,為什麼你開眼能見到光明,卻不能夠看到自己的臉呢?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臉,那麼你說閉眼見暗就是看到自己的內臟,內見這個說法是不能成立,這是不合道理的。。。
見面若成,此了知心及與眼根,乃在虛空,何成在內?
假如你可以看到自己的臉,那麼你能夠知道、能夠明瞭的這個心跟你的眼根,眼睛就在虛空了嘛,因為你的眼睛、你的心在外面,才能看到你的臉,對不對?如果你看不到你的臉,你說閉眼可以內見,這是錯誤的,這個說法就不能成立。假如你可以看到你的臉,可見你這個能知道、能明瞭的心跟你的眼睛是在虛空那邊,不是在你的臉上了,因為要分開才能見嘛!可見你這個眼睛跟你能夠知道的心,已經跑到虛空去了。何成在內?你怎麼能夠說,可以看見自己的內臟、看見黑暗是見內呢?這個說法就不對。。。
若在虛空,自非汝體。即應如來今見汝面,亦是汝身。
若在虛空,自非汝體,假如能看見的眼睛、能夠知道的心是在虛空,那麼自然不是你的身體了,因為你的眼睛跟你能知道、能感覺的這個心跑到虛空去了,那就跟你的身體無關了。即應如來今見汝面,亦是汝身,現在我可以看見你的臉,那也變成你的身體了,如果你的眼睛跟你能看的心是跑到虛空去,那麼現在我能看到你的臉,我這個如來也變成你了。
汝眼已知,身合非覺,必汝執言身眼兩覺,應有二知。即汝一身,應成兩佛。
假如說,你的眼睛跟你的身體是沒有關係的,是二種知覺的話,那你的身體和你的眼睛變成二種知覺了,即汝一身,應成兩佛,那你這個阿難,變成二個阿難了。因為你的眼睛跟你的心,假設跑到虛空去,那就跟你這個身體無關了;假如你這個身體還有感覺,你的眼睛、你的心是跑到虛空去了,那你的眼睛跟你能感覺的這個身體就變成二種知,那麼你一個阿難就變成二個佛了嘛。。。
是故應知,汝言見暗,名見內者,無有是處。
因此我們了知,阿難你說的道理是不對的,不能成立。你說的見暗名內見,這個道理是不對的,你說,能夠看到暗,稱為內見、稱為能夠看到身體裡面,這是不合道理。
阿難言:我常聞佛,開示四眾:由心生故,種種法生;由法生故,種種心生。我今思惟:即思惟體,實我心性。
阿難就說:我常常聽如來你開示大眾,因為有種種的法生,所以種種的心就生起來;由心生,因此種種的法就生起來。那麼我現在想,我現在可以想來想去的這個心,就是我的體性。我現在已經知道,即思惟體,實我心性,能夠想的這種心體,實在就是我的心。
隨所合處,心則隨有,亦非內、外、中間三處。
那麼,隨我可以想來想去的這個心,就可以跟外面的事物來合起來,這個就是我的心。我的心是想來想去這個心。那麼,想來想去的心為什麼能夠知道呢?因為想來想去的心是可以跟外面的事物合起來,因為合起來,我才會知道啊!這個就是我的心體,是隨我的心的作用而起來,變成我能了知、能夠想、能夠知道,那外面的事物也可以跟我的心合起來,是這樣的。亦非內、外、中間三處,所以不是在內,也不是在外,也不是在中間。
佛告阿難:汝今說言,由法生故,種種心生。隨所合處,心隨有者。是心無體,則無所合。
佛告訴阿難:依照你所講的,由於法生起來,所以你的心就生起來,隨所合處,心隨有者,隨你的心跟外面的事物一起來作用,那麼一起來產生,這樣的話,是心無體,則無所合,那麼你要了知,我們想來想去的這個心、呈現出來的這個心,是沒有體性的!那既然我們這個心沒有體性,你是跟什麼東西來合在一起,而能了知呢?你說跟外面的事物可以合,這個就沒有道理了,怎麼合呢?世尊就對阿難講,是心無體,則無所合。
我們這個心是沒有體性的。
我現在打一個比喻。譬如說,睡覺有時候會做夢,對不對?在夢裡就會看到自己,也看到很多東西,有時候還跟很多人在講話,也看到風景,對不對。那麼我們這個能夠了別的這個心,能夠看到事物,在夢中也看到自己,有時候看到很多人、跟人講話,夢境中的這個心有沒有體性?沒有體性啊!為什麼?它是幻出來的,不是真正有一個體;假如夢中人的這個心有「體性」的話,當我們醒過來的時候,還是可以看到夢中的景象才對呀!這樣才可以稱為有「體」,對不對?我們睡覺做夢的時候,看見有自己,還有跟人家講話,有時候看到山河大地,可是我們醒過來的時候,有沒有?沒有呀!山河大地不見了,夢中的自己也不見了,一切都不見了,所以稱為沒有「體性」,是幻的!幻生、幻滅,它沒有一個「體性」!如果有體性,當我們醒過來,夢中看見的那些景象,應該都還在才對,不會滅去呀。
( 體性 楞嚴經:三十講之 12 )
所以世尊講,是心無體,則無所合,有體性就不會滅掉,那麼你現在想來想去的這個心沒有體性啊,你說跟外面的事物可以合,這個就沒有道理了,怎麼合呢?
若無有體而能合者,則十九界因七塵合。是義不然。
假設沒有體性而可以合起來,這個心沒有體性,而可以跟外面的一切事物合起來的話,那麼十九界的眾生和七塵都可以合。所以,你這個說法是不能成立的,不正確。
什麼是「十九界」?沒有十九界啦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加上色、身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以及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,這樣加起來是十八界。那麼,為什麼世尊講十九界呢?這是世尊為了推翻阿難的說法而立的,沒有十九界!「六根」對「六塵」,產生「六識」,三六十八,只有十八界。
這裡講「十九界」是世尊假立的,他說:如果有體性,就怎麼樣?不會滅去!那麼我們這個心是沒有體性的,假如能夠跟外界的事物可以合起來,這樣了知的話,那麼十九界跟七塵是可以合起來的。沒有十九界!這是世尊假立的,那麼只有六塵,沒有七塵!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外面六塵,色身香味觸法六塵。這裡講「七塵」也是假立的,世尊假說的,他說:阿難你這個說法,如果可以成立的話,那就有十九界,也有七塵了。是義不然,你這個說法是不能成立的。
若有體者,如汝以手自挃其體,汝所知心,為復內出?為從外入?若復內出,還見身中。若從外來,先合見面。
世尊進一步問阿難:假如有體性的話,用你的手去碰觸你的身體,你所感知的這個心,是從裡面出來的呢?還是從外面進去的呢?假如你現在這個心有體性的話,你用你的手去碰觸你的身體所產生的知覺,到底是從你的身體出來,還是從外面進去的呢?
若復內出,還見身中,假如你能了知了別的心是在身體裡面,應該可以見到身體裡面的內臓,五臟六腑都可以看見,為什麼你不能見到你身體裡面的五臟六腑呢?你這個了知的心是從身體內部出來的話,應該首先可以看見你的內臟才對呀。若從外來,先合見面,假設能夠了知、能夠感覺的這個心是從外面進來的話,應該要先看到你的臉才對呀,不可能說你這個了知了別、能感覺的心從外面進來,卻看不到你的臉,沒有這個道理啊。
世尊就用內見、外見,相對來問阿難心在何處。假如你這個能知道的心是在身體裡面出來的話,應該可以看見身體裡面的內臟;假如你這個能了別、能知道的心是從外面進來,那一定先看到你的臉才對啊。。。
阿難言:見是其眼,心知非眼,為見非義。
阿難對釋迦牟尼講:能夠見的是眼睛,能夠知道的是心,兩者是不一樣的。『見』跟『感知』是不一樣,為什麼?因為見是用眼睛來見,感知是用心來感知的。
佛言:若眼能見,汝在室中,門能見不?則諸已死,尚有眼存,應皆見物。若見物者,云何名死?
世尊接著問阿難:如果是你的眼睛可以見的話,你現在在房子裡面,這扇門能不能看見你?門是死的東西,門可不可以見你?
門是不能見人的,為什麼?因為門是死的東西,無知無覺啊。那麼,為什麼世尊要這麼問?因為接著要問阿難,死人的眼睛可不可以見。
假如門這種死的東西可以見到你,則諸已死,尚有眼存,應皆見物,那麼一切死人的眼睛也可以看見呀!為什麼死人的眼睛不能見呢?死人眼睛好好的,剛剛死掉,眼睛並沒有壞掉,為什麼死掉的死人這眼睛不能見?若見物者,云何名死,假如死掉的人眼睛可以見的話,怎麼會稱為死人?!那麼,這個門是一樣的道理,門是無知無覺,門是死物嘛,假設門可以見到你,有感知的話,那一切死人的眼睛也可以見!假如一切死人的眼睛可以見,就不稱為死人了嘛。那麼,門也可以見到你,窗戶也可以見到你,地板、房子,所有的一切,這些東西都可以見到你,假設它們都可以見到你的話,就不稱為東西了;因為門、窗戶這些都是死物嘛,死物能見的話,就不稱為物了,也不稱為死了,對不對?
阿難!又汝覺了能知之心,若必有體,為復一體?為有多體?今在汝身,為復徧體?為不徧體?
釋迦牟尼繼續問阿難:你現在能夠了知、能夠感覺、能夠分別的這個心,若必有體,假如一定有體性的話,為復一體?為有多體?是一個體性呢?還是有很多的體性呢?是一個能知、能了別的心,還是很多很多能夠知、能夠了別的心呢?是一體的,還是多體呢?今在汝身,為復徧體?為不徧體?那麼你現在身上那個能夠感知的心,到底是全部一體的,還是不能全部一體?也就是說,你現在能夠知道的這個心,是不是徧了全身?
若一體者,則汝以手挃一支時,四支應覺。若咸覺者,挃應無在。若挃有所,則汝一體,自不能成。
假如能夠了知,能夠分別、感覺的這個心是一體,是徧全身的話,你以一個手去碰觸其他的肢體,譬如說用左手來碰觸右手,應該全身通通要知道,通通有感覺呀,因為是一體嘛!假設用一隻手去碰觸另一隻手,如果你這個感知是徧全身的話,應該全身都要有感覺呀,因為一體嘛,為什麼你不能感覺全身都被碰觸?你只有被碰觸的地方有感覺,卻不是全身有感覺呢?如果是這樣的話,一體的這種說法就不對了,沒有這個道理,不能成立。
若咸覺者,挃應無在。若挃有所,則汝一體,自不能成。假如你只對碰觸的地方有所感覺,其他未碰觸的地方就沒感覺,那你說全身一體,這樣的說法就不能成立。你說全身都是一體,當你用手碰觸一個地方,全身應該都要感到被碰觸,怎麼你只能感知被碰觸的那一點,全身其他都不能全部感知到被碰觸呢?那這樣的說法就不合道理了。7。。
若多體者,則成多人,何體為汝?
世尊就問阿難:若多體者,則成多人,何體為汝?我們這個心假如是很多的體性,哪一個才是你?如果是徧體的話,打頭應該全身都會痛!假如我們的心徧滿了整個身體,我們用手打頭應該全身都要痛,因為一體,徧身體嘛!打任何一個地方,全身都要痛,這樣才對呀!由此可見,這個心不是徧滿全身,所以我們打手的時候只能知道手痛,打腳只能知道腳痛,不能徧滿身體呀,對不對?那麼我們打手,手痛;打腳,腳痛;可見我們這個心,打那個地方,那個地方在痛的話,那就變成心體很多,這個心的體很多啊!那到底哪一個心才是你?所以這裡講,若多體者,則成多人,何體為汝,假如心體很多,哪一個心的體才是你呢?。8。。
[楞嚴經。2012/09 電視演說 第 7,8 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