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第六講〕
佛告阿難:
是諸比丘,適來從我室羅筏城,循乞摶食,歸祇陀林。
我已宿齋,汝觀比丘,一人食時,諸人飽不?
阿難答言:
不也,世尊。
何以故?是諸比丘,雖阿羅漢,軀命不同,云何一人能令眾飽。
佛告阿難:
若汝覺了知見之心,實在身外,身心相外,自不相干。
則心所知,身不能覺。覺在身際,心不能知。
我今示汝兜羅綿手,汝眼見時,心分別不?
阿難答言:
如是,世尊。
佛告阿難:
若相知者,云何在外。
是故應知,汝言覺了能知之心,住在身外,無有是處。
阿難白佛言:
世尊!
如佛所言,不見內故,不居身內。
身心相知,不相離故,不在身外。
我今思惟,知在一處。
佛言:處今何在?
阿難言:
此了知心,既不知內,而能見外,如我思忖,潛伏根裏。
猶如有人,取琉璃椀,合其兩眼。雖有物合,而不留礙。彼根隨見,隨即分別。
然我覺了能知之心,不見內者,為在根故。分明矚外,無障礙者,潛根內故。
佛告阿難:
如汝所言,潛根內者,猶如琉璃。
彼人當以琉璃籠眼,當見山河,見琉璃不?
如是,世尊!是人當以琉璃籠眼,實見琉璃。
佛告阿難:
汝心若同琉璃合者,當見山河,何不見眼?
若見眼者,眼即同境,不得成隨。
若不能見,云何說言,此了知心潛在根內,如琉璃合?
是故應知,汝言覺了能知之心,潛伏根裏,如琉璃合,無有是處。
阿難白佛言:
世尊!我今又作如是思惟,
是眾生身,腑藏在中,竅穴居外,有藏則暗,有竅則明。
今我對佛,開眼見明,名為見外。閉眼見暗,名為見內。
是義云何。
佛告阿難:
汝當閉眼見暗之時,此暗境界,為與眼對?為不對眼?
若與眼對,暗在眼前,云何成內?
若成內者,居暗室中無日月燈,此室暗中,皆汝焦腑。
若不對者,云何成見?
第六講
佛告阿難:是諸比丘,適來從我室羅筏城,循乞搏食,歸祇陀林。我已宿齋,汝觀比丘,一人食時,諸人飽不?
佛告訴阿難:剛才這些比丘跟我從室羅筏城,挨家挨戶的乞食, 托缽結束回到祇陀林。我們已經乞食回來,你看這些比丘,一個人吃飽飯,可以大家通通飽嗎?假設一個人吃飯的話,是不是所有的比丘通通可以飽?
阿難答言:不也,世尊!何以故?是諸比丘,雖阿羅漢,軀命不同,云何一人能令眾飽?
阿難回答:不可以的。這些比丘雖然都是阿羅漢,但是每個人的身體不一樣,命也不同,長相也不一樣,通通不一樣,怎麼會一個人吃飯,所有的比丘通通飽呢?。。。
佛告阿難:若汝覺了知見之心,實在身外,身心相外,自不相干。
世尊告訴阿難:假如你能夠明瞭、能夠知道、能夠感覺得到的這個心,實際是在外面的話,那麼你的身體跟你的心是毫不相干的。
世尊是用比丘一個人吃飯不能令眾飽來比喻,假如你能夠分別、能夠知道、能夠感覺得到的這個心,假如是在身體以外的話,那麼你的身體跟你的心是了不相干的。
則心所知,身不能覺。覺在身際,心不能知。
假如你的心跟你的身體是了不相干的話,那麼你心所知道的,身體就不能夠知道,因為了不相干。覺在身際,心不能知,假如說,你這個心是在身體外面,那麼你的身體在感知的話,跟你的心就毫不相干了,因為你的心是在身體以外嘛,對不對?
我今示汝兜羅綿手,汝眼見時,心分別不? 阿難答言:如是,世尊。
世尊就說:我現在用我的手讓你來看,你可不可以看見我的手呢?阿難回答:是的,我可以看見。
佛吿阿難:若相知者,云何在外?是故應知,汝言覺了能知之心,住在身外,無有是處。
世尊告訴阿難:假如你能看到我的手,怎麼可以說你能夠明瞭、能夠知道的這個心,是在身體以外呢?我伸出我的手讓你看,你說可以看見,那你怎麼可以說你的心是在身體外面呢?所以你應該知道,你所說的能明瞭、能了知、能夠了別的這種心在你的身體外面,這種說法是不對的,不合邏輯,不能成立。你說你的心是在身體以外,但是你可以看見我的手,你怎麼可以說你的心是在身體外面呢?這樣的講法是不能成立的。
阿難白佛言:世尊!如佛所言,不見內故,不居身內。
阿難告訴世尊:就像世尊你所講的,我們能知、能夠了別、能夠感覺到的這個心,不是住在我們身體裡面,所以不能看見我們身體裡面的五臟六腑。
身心相知,不相離故,不在身外。
那麼這個心也不可以說在外面,為什麼?如果你說這個心是在外面,那你看到我的手,你用什麼來看見?你一定是用眼睛來見嘛,對不對,那你用眼睛來見、來知的話,你就不可以說你的心是在身體以外,你說這個心在外面就不能成立,因為你可以知道、可以看到我的手呀,那就不可以說,你的心是在身體之外。
我今思惟,知在一處。
那麼,阿難就講:現在我明瞭了,這個心不是在身體裡面,這個心也不是在身體以外。我現在想一想,我知道這個心是在一個地方。
佛言:處今何在?
釋迦牟尼問阿難:你知道這個心是在一個地方,是在哪一個地方呢?
阿難言:此了知心,既不知內,而能見外,如我思忖,潛伏根裏。
阿難就說:能夠了知的心既然不能知道裡面,而能見外,它不是在身體裡面,也不是在外面,那一定是在哪裡?我想一想,是在眼根裡面啦!
猶如有人,取瑠璃椀合其兩眼,雖有物合,而不留礙。
就好比,有一個人拿了玻璃鏡,罩住在兩個眼睛前面。雖然玻璃鏡罩住眼睛,但是他可以看出去,不會有阻礙。
彼根隨見,隨即分別。
這個眼睛看出去,玻璃鏡雖然罩著,但是還是可以看見。
然我覺了能知之心,不見內者,為在根故。分明矚外,無障礙者,潛根內故。
阿難就說:我知道了,現在我已經明瞭了,雖然玻璃鏡罩住雙眼,但是還是可以看見外面的東西,所以我的心是在眼根這裡。雖然眼睛被玻璃鏡罩住,還是沒有障礙,還是可以看到外面,所以我知道,那個能夠了別、能夠知道、能夠看見的這個心藏在那裡?是藏在眼根裡面。
佛告阿難:如汝所言,潛根內者,猶如瑠璃。彼人當以瑠璃籠眼,當見山河,見瑠璃不?
佛告訴阿難:就像你所講的,我們能夠看到的、能夠知道的這個心潛藏在根裡面,就好比用玻璃鏡來罩住眼睛一樣。彼人當以瑠璃籠眼,當見山河,見瑠璃不?一個人用玻璃鏡來罩住眼睛的話,還是可以看到山河,不過,當你看見山河時,還能不能同時看見玻璃鏡?你說你的眼睛用玻璃鏡罩住的話,玻璃鏡不會障礙到你看,你還是可以看見外面的山河,但是當你看見外面的山河的時候,你能不能同時看到玻璃鏡?世尊就這樣反問阿難。
如是,世尊!是人當以瑠璃籠眼,實見瑠璃。
阿難回答世尊:這個人假設用玻璃鏡罩住眼睛,還是可以看見玻璃鏡,雖然這個玻璃鏡罩著眼睛,他可以看出去,沒有障礙,可以看到山河大地,也可以看見玻璃鏡。
佛告阿難:汝心若同瑠璃合者,當見山河,何不見眼?若見眼者,眼即同境,不得成隨。若不能見,云何說言,此了知心潛在根內,如瑠璃合?
釋迦牟尼就告訴阿難:你說你看出去,可以看到山河大地,也可以看見玻璃鏡,假如你的心是藏在你的眼根裡面,那麼當你看出去的時候,為什麼你這個心不能看到你的眼睛,你只能看到山河大地?你的眼根裡潛藏著你的心,為什麼你的心不能看到你的眼睛呢?你把眼睛比喻成玻璃鏡,那你可以看到山河大地,也可以看到玻璃鏡,假如你的心是藏在眼睛裡面,為什麼你的心不能看到你的眼睛呢?
世尊接著又問:若見眼者,假如你能看見眼睛的話,眼即同境,不得成隨,那你所看到的這個眼睛,就變成好像山河大地的外境了嘛!你如果不能看到你的眼睛的話,你怎麼剛才說可以看見玻璃鏡?假設你可以看見你的眼睛,你的眼睛就變成外面的外境了,你的眼睛即同外境,不得成隨,假設你的眼睛變成外境,你怎麼可以隨意看到外面的風景呢?你的眼睛就變成外境風景了,你怎麼能夠再看到其他的風景呢?若不能見,云何說言,此了知心,潛在根內,如瑠璃合,你怎麼可以這樣講呢?你剛才所講的就不能成立了。
是故應知,汝言覺了能知之心,潛伏根裏,如瑠璃合,無有是處。
因此你應該知道,你所說的那個能夠了別、能夠知道、能夠感覺到的心,藏在你的眼根裡面,就像眼睛罩著瑠璃,玻璃鏡,這樣是沒有道理的,這是不合邏輯,不能成立的。
阿難白佛言:
世尊!我今又作如是思惟:
是眾生身,腑藏在中,竅穴居外,有藏則暗,有竅則明。
今我對佛,開眼見明,名為見外。閉眼見暗,名為見內。
是義云何。
阿難又對世尊講:我現在又作這樣的想法,怎麼想呢?腑藏在中,竅穴居外,眾生的五臟六腑是在身體裡面,七竅是在身體外面,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嘴巴這些竅是在外面的。有藏則暗,有竅則明,臟腑是黑暗的,因為是在身體裡面;竅是光明的,因為是在臉上,是在身體的外面。七竅是在身體外面,有竅就可以見到光明,五臟內腑是在身體裡面,所以是黑暗的。
今我對佛,開眼見明,名為見外,閉眼見暗,名為見內,我現在面對著世尊你本人,我眼睛打開就可以外見,這樣見到光明,名為外見;如果我的眼睛閉起來,我就看到黑暗,這樣稱為內見。阿難用明跟暗來做比喻,阿難對世尊講,我現在眼睛閉起來,看見黑暗比喻成見內;我現在眼睛打開來,見到光明比喻成見外;因為五臟六腑是在身體裡面,黑黑暗暗,那麼穴竅是在身體外面,所以看到光明,那麼這樣見明、見暗,你認為怎麼樣?你認為這樣是不是跟你的想法符合?你認為我這樣的想法如何呢?
佛吿阿難:
汝當閉眼見暗之時,此暗境界,為與眼對?為不對眼?
佛告訴阿難:你把眼睛閉上,當你看見黑暗的時候,這個黑暗的境界是跟眼睛來相對,還是不跟眼睛相對呢?
若與眼對,暗在眼前,云何成內?
若成內者,居暗室中無日月燈,此室暗中,皆汝焦腑。
若不對者,云何成見?
若與眼對,暗在眼前,云何成內,假如說,你看見黑暗的境界是跟眼相對,那你看見黑黑暗暗的一片,是在眼前啊!你剛才說看見黑黑暗暗的一片,就好比看見你的五臟內腑,假設黑暗的外境現在跟眼睛相對,你閉眼可以看見黑黑暗暗的一片,那麼這黑黑暗暗的一片是在外面呀,你怎麼可以說看見外面黑黑的一片,就等同是看見你的內臓、你的臟腑?若成內者,居暗室中,無日、月、燈,此室暗中,皆汝焦腑,假設這樣講的話,我們居住在暗室,暗室裡面沒有太陽、沒有月亮、沒有燈光而成為一片的暗相,假如這樣講的話,你看到這一片黑暗的相,就通通成為你的五臟六腑了嘛,你在暗室裡看到黑黑暗暗這一片,通通變成你的五臟六腑了。若不對者,云何成見,假如說,你所見黑暗的境界不跟眼睛來相對,眼前又怎麼能夠看見黑黑暗暗的一片呢?。。。
[楞嚴經。2012/09 電視演說 第 6 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