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經 三十講之05


〔第五講〕

佛告阿難:
  如汝所說,真所愛樂,因於心目。
  若不識知心目所在,則不能得降伏塵勞。
  譬如國王,為賊所侵,發兵討除,是兵要當知賊所在。
  使汝流轉,心目為咎。
  吾今問汝,唯心與目,今何所在?

阿難白佛言:
  世尊!
  一切世間十種異生,同將識心居在身內。
  縱觀如來青蓮華眼,亦在佛面。
  我今觀此浮根四塵,祇在我面。
  如是識心,實居身內。

佛告阿難:汝今現坐如來講堂,觀祇陀林,今何所在?
世尊!此大重閣清淨講堂,在給孤園,今祇陀林實在堂外。

阿難!汝今堂中,先何所見?
世尊!我在堂中,先見如來,次觀大眾。如是外望,方矚林園。

阿難!汝矚林園,因何有見?
世尊!此大講堂,戶牖開豁。故我在堂得遠瞻見。

佛告阿難:
  如汝所言,身在講堂,戶牖開豁,遠矚林園。
  亦有眾生在此堂中,不見如來,見堂外者?

阿難答言:
  世尊!在堂不見如來,能見林泉,無有是處。

阿難!
  汝亦如是。
  汝之心靈,一切明了。
  若汝現前所明了心,實在身內,爾時先合了知內身。
  頗有眾生,先見身中,後觀外物,縱不能見心肝脾胃,爪生髮長、筋轉脈搖,誠合明了,如何不知?必不內知,云何知外?
  是故應知,汝言覺了能知之心,住在身內,無有是處。

阿難稽首而白佛言:
  我聞如來如是法音,悟知我心實居身外。

  所以者何?
  譬如燈光然於室中,是燈必能先照室內,從其室內,後及庭際。
  一切眾生不見身中,獨見身外,亦如燈光,居在室外,不能照室。
  是義必明,將無所惑,同佛了義,得無妄耶?

佛告阿難:
  是諸比丘,適來從我室羅筏城,循乞摶食,歸祇陀林。
  我已宿齋,汝觀比丘,一人食時,諸人飽不?

阿難答言:
  不也,世尊。
  何以故?是諸比丘,雖阿羅漢,軀命不同,云何一人能令眾飽。

第五講

佛告阿難:如汝所說,真所愛樂,因於心目。若不識知心目所在,則不能得降伏塵勞。
  佛告訴阿難:如汝所說,真所愛樂,因於心目,就像你所講的,你所愛慕的,是用你的眼睛去看,用你的心去感覺。若不識知心目所在,則不能得降伏塵勞,假如不知道你的心和你的眼睛在什麼地方,如何能知道怎麼降伏塵勞妄想呢?世尊的意思就是,你要知道,你能感知的這個心和你能夠看的這個眼睛,到底在哪裡?假設不能夠知道,那怎麼能降伏妄想塵勞呢?世尊就問阿難。

譬如國王,為賊所侵,發兵討除,是兵要當知賊所在。使汝流轉,心目為咎。
  世尊就打一個比喻,譬如國王,為賊所侵,發兵討除,是兵要當知賊所在。譬如說,一個國王的國土被賊兵入侵了,這個時候假如要討伐除去賊兵,一定要知道賊兵的所在!假設不知道賊兵的所在,就不能夠打敗這些賊兵。世尊的意思就是,如果不知道心跟眼睛的所在,我們要降伏塵勞妄想是很困難的。使汝流轉,心目為咎,現在我們會輪轉生死,這個心目就是主要的原因。

吾今問汝,唯心與目,今何所在?
  現在我來問你,你的心和你的眼睛是在什麼地方?

阿難白佛言:世尊!一切世間十種異生,同將識心居在身內。縱觀如來青蓮花眼,亦在佛面。
  阿難跟世尊講:一切世間十種異生,同將識心居在身內,一切世間十種眾生,同樣他們的心是居住在身體內的。世間的眾生,不管是人也好、動物也好,十種眾生凡是能夠有眼睛的、能夠有心的,他們心與目通通是在身體裡面,那麼眼睛是長在臉上,這個心實在是居住在身體內。縱觀如來青蓮花眼,亦在佛面,我們觀察如來你的眼睛也是在你的臉上,世尊的眼睛也是在臉上。

  阿難認為,我們可以知道、可以想的、感知的這個心,是住在我們的身體裡面,所以他就回答世尊:世尊!一切世間十種的異生,他們通通一樣,這個能感覺得到、能夠了知的這個心實在是居住在身體內,即使如來你的眼睛青蓮花眼,也是在你的臉上,並沒有兩樣。

我今觀此浮根四塵,祇在我面,如是識心,實居身內。
  我今天觀察,我們這個眼睛能夠感知得到,我們的鼻子可以嗅、可以聞,眼、耳、鼻、舌這浮根四塵通通在我的臉上。如是識心,實居身內,我能夠感知的、能夠明瞭的這個心,實在是居住在我的身體裡面。。。

佛告阿難:汝今現坐如來講堂,觀祇陀林,今何所在?
  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就告訴阿難:你今天坐在如來的講堂,觀看到祇陀林,現在是在什麼地方?

世尊!此大重閣清淨講堂,在給孤園。今祇陀林,實在堂外。
  阿難回答世尊:這個清淨的講堂,這個大重閣在給孤獨園,祇陀林實在是在講堂之外。

阿難!汝今堂中,先何所見?
  世尊要追問阿難,這個心到底在何處,所以繼續問阿難:你現在在講堂之中,你先看到什麼呢?

世尊!我在堂中,先見如來,次觀大眾,如是外望,方矚林園。
  阿難就回答:我現在是在講堂裡面,當然是先看到如來你本人,然後再看到大眾,繼續往外看出去就看到林園。

阿難!汝矚林園,因何有見?
  世尊又問阿難:你看到這個林園,是因為怎麼樣而有所見?你是怎麼樣看見的呢?

世尊!此大講堂,戶牖開豁,故我在堂,得遠瞻見。
  這個講堂,窗戶和門都是開著,所以我在講堂裡面可以遠遠看見園林。那麼世尊是問阿難,他用什麼來看見園林?阿難就回答:在講堂是先看到世尊你,再看到大眾,因為窗戶跟門都是打開的,我一望出去,就可以看見園林了。

佛告阿難:如汝所言,身在講堂。戶牖開豁,遠矚林園。亦有眾生,在此堂中不見如來,見堂外者?
  釋迦牟尼告訴阿難:如同你所講的,你身體是在講堂裡面,門窗是開啟的,所以你可以遙遠的看見林園。亦有眾生,在此堂中不見如來,見堂外者?那麼,有些眾生雖然是在講堂裡,他們不能看到我,卻能看到外面的林園、外面的風景,有沒有這樣的眾生呢?

阿難答言:世尊!在堂不見如來,能見林泉,無有是處。
  阿難回答世尊:在講堂裡不能看見如來你,而能看到外面的林園泉水,如果這樣的話,是不合道理,不能成立的,絕對不可能這樣。在講堂裡看不到你,卻能看到外面的林泉、園林,這樣講是不合道理的。

阿難!汝亦如是,汝之心靈,一切明了,若汝現前所明了心,實在身內,爾時先合了知內身。
  世尊告訴阿難:阿難!你也是一樣的,汝之心靈,一切明了,你的心靈,能夠知道、能夠了別、能夠了知的這個心,若汝現前所明了心,實在身內,如果你這個能夠明瞭的心,實際上是在你的身體內,爾時先合了知內身,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,假設你的心是在你的身體裡面,一定可以知道你體內的東西,應該先可以見到你身體裡面的東西呀!

頗有眾生,先見身中,後觀外物,縱不能見心肝脾胃,爪生髪長、筋轉脈搖,誠合明了,如何不知?
  世尊接著問:假設眾生先看到身體裡面,再看到外面的東西,縱不能見心肝脾胃,縱然不能看到心肝脾胃,照道理講,既然你的心是在身體裡面,應該可以看到什麼?看到你自己的心臟、肝臟、脾臟、胃等等內臟,爪生髪長、筋轉脈搖,誠合明了,你的心既然是在身體裡面,應該可以看到內臟呀!即使你不能看到你的內臓,那麼,你的毛髮是怎樣長出來的,你的內臟怎麼運作、血液怎樣流動,你的筋骨、指甲是怎麼生長,誠合明了,如何不知?你怎麼會不知道呢?這個心既然是在身體裡面,應該要明瞭才對啊!

  這個時候,世尊就反問阿難,把他的想法給駁斥、推翻掉,因為阿難先前講:我是用心來看見如來本人,我的心是在身體裡面。所以世尊就告訴他,假設你的心是在你的身體裡面,照道理應該要先看見你身體裡面的東西啊!譬如說,應該要看到你的心臟,也應該要看到你的脾臟、胃、肝,身體裡面血液是怎麼流動的,你應該都看得見才對啊!

必不內知,云何知外?
  假設你的心不能看見你的內臟,你的內臟都看不見了,如何能夠看到外面的東西呢?這是世尊要推翻阿難的認知,因為阿難認為我們的心是在我們的身體裡面,那麼世尊用這一段話來推翻阿難的想法。

是故應知,汝言覺了能知之心,住在身內,無有是處。
  這個時候,佛陀就對阿難講:如果你的心是住在你的身體裡面,卻不能了知、不能看見你的內臟,你的心臟,你的脾、胃、腸如何運作,毛髮怎麼生長,血液怎麼流動,如果都不能看見,怎麼能看見外面呢?你的心是在體內,體內的東西都看不見,你怎麼看見外面呢?

  世尊就這樣來推翻阿難的認知,阿難認為:「我的心是住在身體裡面。」那麼這樣的話,無有是處!假如你這個能了知、能分別的心是住在你的身體裡面,卻不能夠看到身體裡面的內臟,反而可以看到外面的東西,這是沒有道理的,不能成立也說不通的。

阿難稽首而白佛言:我聞如來如是法音,悟知我心實居身外。
  阿難對世尊稽首,表白:我聽到如來你這樣的講法,我能明瞭,我現在已經知道,我的心實在是居住在身體以外。我能夠知道、能夠明瞭一切事物的這個心,我現在已經曉得,這個心不是居住在我的身體裡面,而是居住在身體外面。

所以者何?譬如燈光然於室中,是燈必能先照室內,從其室門,後及庭際。
  什麼原因呢?阿難就用燈光來做比喻。他說:在室中點燃燈光,這個燈一定是先照到室內,從室的門照出去,然後可以照到外面的庭院、園林等等。

一切眾生,不見身中,獨見身外,亦如燈光,居在室外,不能照室。是義必明,將無所惑。
  一切眾生不能看見自己身體裡面的內臟,卻可以看到外面,亦如燈光,居在室外,不能照室,就好比燈光一樣,在室外照明,就不能照到室內,是一樣的道理。是義必明,將無所惑,這個意義是很明顯,沒有能夠再有疑惑的地方了。

同佛了義,得無妄耶?
  我這樣講,跟世尊你的意思應該一樣,應該沒有違背你的意思吧?阿難就用燈光來比喻,想要用他的想法讓世尊來認同。

佛告阿難:是諸比丘,適來從我室羅筏城,循乞搏食,歸祇陀林。我已宿齋,汝觀比丘,一人食時,諸人飽不?
  佛告訴阿難:剛才這些比丘跟我從室羅筏城,挨家挨戶的乞食,托缽結束回到祇陀林。我們已經乞食回來,你看這些比丘,一個人吃飽飯,可以大家通通飽嗎?假設一個人吃飯的話,是不是所有的比丘通通可以飽?

阿難答言:不也,世尊!何以故?是諸比丘,雖阿羅漢,軀命不同,云何一人能令眾飽?
  阿難就回答:不可以的。這些比丘雖然是阿羅漢,但是每個人的身體不一樣,命也不同,長相也不一樣,通通不一樣,怎麼可以一個人吃飯,所有的比丘通通飽呢?。。。

[楞嚴經。2012/09 電視演說 第 5 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