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經 三十講之01


〔第一講〕

如是我聞。

一時,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,與大比丘眾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無漏大阿羅漢。佛子住持,善超諸有,能於國土成就威儀。從佛轉輪,妙堪遺囑。嚴淨毗尼,弘範三界。應身無量,度脫眾生。拔濟未來,越諸塵累。其名曰:大智舍利弗,摩訶目犍連,摩訶拘絺羅,富樓那彌多羅尼子,須菩提,優波尼沙陀等,而為上首。

復有無量辟支無學,并其初心,同來佛所。屬諸比丘,休夏自恣。十方菩薩,咨決心疑。欽奉慈嚴,將求密義。

即時如來敷座宴安,為諸會中宣示深奧。法筵清眾,得未曾有。迦陵仙音,遍十方界。恒沙菩薩來聚道場,文殊師利而為上首。

時,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,請佛宮掖,自迎如來,廣設珍饈無上妙味,兼復親延諸大菩薩。城中復有長者居士同時飯僧,佇佛來應。

佛敕文殊,分領菩薩及阿羅漢,應諸齋主。唯有阿難先受別請,遠遊未還,不遑僧次。既無上座及阿闍黎,途中獨歸,其日無供。

即時阿難執持應器,於所遊城,次第循乞。心中初求,最後檀越,以為齋主。無問淨穢,剎利尊姓及旃陀羅,方行等慈,不擇微賤。發意圓成,一切眾生,無量功德。

第一講

  大家好。我們今天來講《楞嚴經》。

  這部《楞嚴經》是開發智慧的經典,《楞嚴經》可以激發我們的智慧,能夠破相離相,顯現如來實相。一切的經典,都是在顯現如來實相,宇宙的本體,不生滅的本體。

  這部《楞嚴經》很長,要講很久,所以我們擇其精要來說明,用最精要、最簡單的方式把重點講出來,讓大家可以開發智慧,藉《楞嚴經》來激盪,讓我們的智慧顯現。

  好。我們現在來看經文。

如是我聞。一時,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,與大比丘眾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無漏大阿羅漢。
  「一時」就是佛一時的說法,應眾生的要求、需要而講解佛法。室羅筏城祇桓精舍是佛說法的地方。

  與大比丘眾,這裡的「大比丘」就是脫離三界輪迴的出家眾。我們不管是現出家相,或者現在家相,只要我們破相、離相,出離輪迴,就可以稱為比丘。「比丘」就是代表已出離生死輪迴的人,稱為比丘。

  這一會有千二百五十人俱,「」表示很多,不是只有千二百五十人。皆是無漏大阿羅漢,來參加與會的人,通通是出離三界輪迴的阿羅漢。

佛子住持,善超諸有,能於國土,成就威儀。
  這裡講「住持」,就是對於佛講的佛法能夠實證、能夠解脫,稱為住持。

  善超諸有。諸「」,就是有幻相的一切法界,例如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這些通通稱為諸有。還有煩惱、還被幻相迷惑、束縛的眾生,都不能超出諸有,那麼這些阿羅漢善超諸有,表示他們沒有煩惱了。為什麼會沒有煩惱?因為一切的幻相都破盡了,顯現如來實相,所以沒有煩惱。沒有一切的幻相,能夠超越一切的幻相,所以講善超諸有。

  能於國土,成就威儀。「國土」指什麼?就是心土!什麼是「威儀」?就是不會滅掉,永恆不滅的體性才是威儀!假如會滅掉的,怎麼會威儀呢?對不對。這裡講,能於國土,成就威儀,表示我們的心土,清淨!一切的幻相都破盡,可以離相了,顯現如來實相不生不滅的體性,所以稱為威儀。

從佛轉輪,妙堪遺囑。嚴淨毗尼,弘範三界。
  對於佛講的佛法,微妙難知的法都能了知,都能遵照也能夠實證世尊所講的法,做為三界的典範,能夠讓我們的心清淨莊嚴,離相、破相,頓悟實相,做為三界眾生的典範。

應身無量,度脫眾生。拔濟未來,越諸塵累。
  應身無量,度脫眾生,就是應眾生的需要,能夠度一切的眾生。因為眾生著相,每一位眾生的習性不一樣,那麼要應眾生的習性去度他們。

  度脫眾生,要自己度自己內心的『眾生』,我們自己有很多內心的眾生,有什麼眾生?有卵生、胎生、濕生、化生,有色、無色,有想、無想,非有想、非無想,這些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面,足以將來墮落在三界六道輪迴。
( 眾生  金剛經:大乘正宗分第 3  )

  我們的心念本來是清淨的,因為被「」所迷惑,所以起了很多雜想!遐想!迷惑想!那麼種子就不清淨了,有善的種子、有惡的種子,充滿各類種子印在阿賴耶識裡面。雖然這些種子通通是生滅相,也都會滅掉,但是如果不把這些種子解脫掉,就會墮落在三界裡面輪迴!雖然這些種子有生、有滅,但是如果沒有將其瓦解,在生滅中還是會受到生滅的痛苦。

  本來我們的實相本體是清淨的,透過「無明」,然後就起了「妄想」。起妄想以後,就有很多善惡種子浮現在阿賴耶識,幻生!幻滅!那麼幻生幻滅以後,能夠讓眾生在三界六道裡面幻生!幻滅!一旦我們把阿賴耶識的種子除去、破掉,就沒有善惡的種子,就可以顯現如來的本性。

  這裡講,應身無量,度脫眾生,一方面要自度,自己明心見性以後,可以利用這個報身說法,然後再度外面的眾生。拔濟未來,越諸塵累,「拔濟」就是救濟拔度未來的眾生,眾生受到塵累,六塵拖累,因為著相啊!為什麼著相?被相迷惑了,所以不能解脫。

其名曰:大智舍利弗,摩訶目犍連,摩訶拘絺羅,富樓那彌多羅尼子,須菩提,優波尼沙陀等,而為上首。
  這些人是代表大眾,所以稱為上首。

復有無量辟支無學,並其初心,同來佛所。
  復次,有很多數不清的辟支無學。什麼叫「無學」?就是不用學。為什麼不用學?實相的本體不是要我們學,只要我們破相、離相,實相本體就會顯現。

  我們常講:「要學佛!學佛!」實際上,不是要學什麼啦。如果要學,要學什麼?破相!離相!離一切「」,要學這個!不是要求什麼,或是要學到什麼東西。一切東西,凡是有形有相,文字相也好、聲音相也好,看的一切形相也好,通通會滅掉!成、住、壞、空嘛,你修成功的,一定壞掉!我經常講,修行不是要『修』什麼,也不是要『學』什麼,就是要破幻、離幻,頓悟實相,顯現如來本性,如此而已!如果你有學,那就有毀壞;讓你修成功的,一定壞掉。

  所以學佛一定要了知,方向在哪裡?目的是什麼?要弄清楚!只要我們破相、離相,離一切幻,顯現如來實相,這個就是方向,也是佛說法的目的,要讓一切眾生破幻、離幻,不要被幻境所迷惑。如果我們被「四相」、「五蘊」以及一切的幻境迷惑了,那就不得解脫。

  本來是解脫的,本來是無相,因為眾生迷惑,著相,所以不得解脫!幻生、幻滅,就覺得:「有一切輪迴相!有天堂!有地獄!」本來沒有任何相,實相的本體無形無相,它是一個體性,不生滅!那麼我們現在所見聞覺知的一切,因為透過「無明」這個幻覺,而產生所有的一切相;又被一切「」迷惑,所以不得解脫,就有幻生、幻滅的感覺,感覺到有天堂、有地獄、有生老病死。本來是沒有!那麼透過「無明」就感覺有了。

  這裡,復有無量辟支無學,就是已經能夠超越幻境了,所以稱為「無學」,不用學!幻境已除,不用學什麼。

屬諸比丘,休夏自恣。十方菩薩,諮決心疑。
  囑咐比丘在夏天結夏的時候,要自己說出自己的缺點,能夠改正,對於心性還有疑惑的要問,可以解決自己的迷惑心。十方的菩薩利用這個機會,一方面也可以解決心中的疑惑。

欽奉慈嚴,將求密義。即時如來敷座宴安,為諸會中,宣示深奧。
  這個時候,欽奉慈嚴,將求密義,來聽佛慈父說深奧的佛法,來聽最高的佛法,最深的精義,最深密、深奧的佛法。即時如來敷座宴安,為諸會中,宣示深奧,如來就很安詳的端坐,為大會的眾人來宣說佛法最深奧的精義。

法筵清眾,得未曾有。
  來聽法的都是清淨心,都得到清淨心,來這裡聽佛說法的人都可以莊嚴心土,讓我們的心得到清淨,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。

迦陵仙音,徧十方界。
  佛講的聲音形容為迦陵仙音,這是一種鳥的聲音,非常好聽,用仙音來形容,就好像天界的聲音,非常的柔和好聽,又可以讓聽法的人聽了解脫掉,這個心能夠破相離相,能夠解脫。

恆沙菩薩來聚道場,文殊師利而為上首。
  恆沙菩薩,非常多的菩薩來聚集在這個道場,聽佛來說法,以文殊師利法王子為上首。

時,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,請佛宮掖,自迎如來,廣設珍羞,無上妙味,兼復親延諸大菩薩。
  當時印度一個小國的國王,他的名稱叫波斯匿王,為了他父親的往生日,用齋飯請佛用齋,供養佛,同時也親自恭請如來。

  廣設珍羞,無上妙味,廣設很多珍貴的妙味。這裡表面是指用齋飯來供養佛,其實這個含意包含佛法,要讓大家來法食,來聽法。為什麼?因為供養佛的時候,很多人會來這裡請法,佛會藉這個機會來說法,讓眾生聽法來解脫,來證悟實相,所以這裡包含了法供養。兼復親延諸大菩薩,那麼一樣來供養諸大菩薩。

城中復有長者、居士,同時飯僧,佇佛來應。
  城裡有很多長者和居士同樣來供養佛,準備了很多東西來供養佛、來供養菩薩。

佛敕文殊,分領菩薩及阿羅漢,應諸齋主。
  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叫文殊分別領阿羅漢以及菩薩去做為應供,因為大家都供養佛跟大菩薩、阿羅漢,所以佛就叫文殊師利菩薩跟菩薩、阿羅漢,去應齋主的供養。

唯有阿難先受別請,遠遊未還,不遑僧次。既無上座及阿闍黎,途中獨歸,其日無供。
  因為阿難已經先受到別的邀請,外出未歸,所以沒有辦法參加這次的法會。阿難身旁沒有上座以及阿闍黎,也就是沒有導正的導正師,途中獨歸,其日無供,阿難一個人在途中,歸來那一天剛好沒有人供養,所以要托鉢了。

即時阿難執持應器,於所遊城,次第循乞。
  這個時候,阿難拿了平常乞食的鉢,挨家挨戶的去乞食。

心中初求,最後檀越,以為齋主。
  阿難挨家挨戶的托鉢,心中希望能夠得到最後齋主的供養。

無問淨穢,剎利尊姓及旃陀羅,方行等慈,不擇微賤。
  不管是卑賤的也好、尊貴的也好,清淨的也好、污穢的也好,他沒有分別。不管要乞食的對象是清淨的、污穢的,貴族或是賤民,印度階級分別得很厲害,不管尊貴的、卑賤的,阿難都不分別,挨家挨戶的乞食。方行等慈,不擇微賤,他都持平等心,不去分別到底是尊貴的或是卑賤的,他都不分別。。。

  印度階級分得很厲害,有貴族,有賤民,那麼這個時候,阿難的心中就想:不管是平民,或者是富貴,要行等慈,就是平等心!不管托鉢的對象是貴族或賤民,有沒有錢,都一樣!阿難都遵照世尊的教誨,不管是平民,或者是王族,那麼通通一樣,心平等!所以方行等慈,不擇微賤,不管是卑賤也好,微不足道也好,或者是國王也好,貴族也好,這一些呢,他的心都是平等。

發意圓成,一切眾生,無量功德。
  阿難發心,托缽的時候要讓大家能夠有機會來成就一切眾生的功德,讓他們藉著聽佛法的機會能夠明心見性!所以講,發意圓成,一切眾生,無量功德2。。阿難發心讓眾生來圓成無量的功德,為什麼?因為他們印度供養的時候,這個心起了善的念頭,將來就有福報,他們都這樣認為。

  那麼以「」的角度來看的話,一切的福報是有為法,那麼《金剛經》講*,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!即使是有福報,也會有享用完的一天,所以不究竟。
( *請見  金剛經:應化非真分第 32  )

  我們禪門講的就是 」!連福報也不執著,雖然有福報,但是我們看福報,怎麼樣?夢幻泡影!不可以執著,最重要的就是要離相!一切諸佛通通是離相的,那麼眾生剛好顛倒。眾生為什麼不能夠解脫?著相!被相所迷惑,所以不得解脫。所以我們學佛,要怎麼樣?破相!離相!絶對不可以著相,如果著相,絕對不能解脫,不能證悟實相。幻相沒有破除,就會在幻相裡面大輪迴!受到虛妄的痛苦!所以我們記得,學佛一定要破相離相,千萬不能著相,也不能執著有什麼功德。

  很多人開口閉口,動不動就講:「功德!功德無量!功德無邊!」這些都是鼓勵的話,實際上有沒有功德?實無功德!那麼這樣講,眾生一聽到實無功德,他們就不做了,眾生都是如此。。。

[楞嚴經。2012/09 電視演說 第 1,2 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