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經 三十講之27


[第二十七講]
  阿難!
  且吾與汝觀四天王所住宮殿,中間遍覽水陸空行,雖有昏明種種形像,無非前塵,分別留礙。
汝應於此,分別自他。
  今吾將汝,擇於見中,誰是我體,誰為物象。
  阿難!
  極汝見源,
  從日月宮,是物非汝。
  至七金山,周徧諦觀,雖種種光,亦物非汝。
  漸漸更觀,雲騰鳥飛,風動塵起,樹木山川,草芥人畜,咸物非汝。
  阿難!
  是諸近遠諸有物性,雖復差殊,同汝見精,清淨所矚。
  則諸物類自有差別,見性無殊,此精妙明,誠汝見性。

  若見是物,則汝亦可見吾之見。
  若同見者,名為見吾;吾不見時,何不見吾不見之處?
  若見不見,自然非彼不見之相;若不見吾不見之地,自然非物,云何非汝?
  又則汝今見物之時,汝既見物,物亦見汝,體性紛雜,則汝與我並諸世間不成安立。
  阿難!
  若汝見時,是汝非我,見性周遍,非汝而誰。
  云何自疑汝之真性,性汝不真,取我求實?
阿難白佛言:

  世尊!
  若此見性,必我非餘。
  我與如來,觀四天王勝藏寶殿,居日月宮,此見周圓,遍娑婆國;退歸精舍,祇見伽藍,清心戶堂,但瞻簷廡。
第二十七講
阿難!
且吾與汝觀四天王所住宮殿,中間遍覽水陸空行,雖有昏明種種形像,無非前塵,分別留礙。
汝應於此,分別自他。
今吾將汝擇於見中,誰是我體,誰為物象。

  世尊告訴阿難:我們要分別,什麼是我們的體性?什麼不是我們的體性?從種種的物相,我們要去分別。
  我們有看的功能,那麼「看的功能」不是一個東西,不是物。能夠見到眼前的一切,那麼我們能見的性並不是物,「能見」不是一個東西,不是物,假如是物的話,那就不是我們能見的性。所以這裡世尊講,汝應於此,分別自他,你應該在這個地方去分別,什麼是能見的性,什麼不是能見的性。
  今吾將汝擇於見中,誰是我體,誰為物象。現在我引導你來選擇,從「見」中間來分別,誰是我體,什麼是我們的體性;誰為物象,什麼是物,什麼不是我們的體性。
阿難!極汝見源,
從日月宮,是物非汝。

  阿難!極汝見源,你要追究到最極致,追究你的「見」的來源,追到最究竟。從日月宮,是物非汝,太陽、月亮,這個不是你的體性,為什麼?這個是物啊,所見的物,並不是「能見」的體性。
至七金山,周徧諦觀,雖種種光,亦物非汝。
  至七金山,周徧諦觀,七金山是印度的一種形容,那麼我們徧觀、諦觀,這個太陽、月亮,乃至於到日月宮那一邊的七金山,通通怎麼樣?通通是物啊,並不是實相的體性,它是被見的東西,就是「所見」。
  有「能見」跟「所見」,我們才會見到東西,那麼太陽也好、月亮也好、七金山也好,我們把它徧觀、諦觀,仔細的思惟,把它觀察之後,知道這個是物,並不是「能見」的性。雖種種光,亦物非汝,它雖然有光,但是它是一個東西,被見的東西;雖然是光,也是被見的東西,並不是「能見」的體性,所以這裡講,種種的光,也是東西!並不是你能見的體性。
漸漸更觀,雲騰鳥飛,風動塵起,樹木山川,草芥人畜,咸物非汝。
  你漸漸地觀察,有鳥在飛,風在起,雲在移動,塵埃飛揚,我們從太陽月亮那一邊看過去,看到有種種的形相,有樹木、有山河大地,還有很多草,還有人和一些動物,咸物非汝,這一些東西通通是物,並不是你的體性,因為是「所見」,被看見。
  我們這個體性是沒有形相的,「能見」的性沒有形相,所以一個人死掉了,假如我們把他解剖開來,看看什麼是能見的性,看的見嗎?看不見。為什麼看不見?因為「能看」的性不是東西,假設是一個東西,當動物死掉以後,把它解剖開來,應該可以看見這個能見的性,對不對?由此可知,「能見」的性不是東西,不是一個物體,不是用眼睛可以看得見。
  但是,「能見」的性不是斷滅,也不是什麼都沒有,對不對?假設什麼都沒有的話,那你用什麼來見?用什麼看呢?我們可以看到外物,太陽、月亮、星辰,各種樹木花草、雲霧、動物、植物,這些用什麼來見?一定有一個能見的性,對不對,有能見的性才可以看出東西來。那麼像物體,它能不能見?物體就沒有辦法見了,因為它沒有一個能見的性。有能見,才有所見,所以世尊這裡講,從日月宮那邊觀下來,所有看得到的東西,通通是什麼?是物,並不是你的「能見」的體性。
阿難!
是諸近遠諸有物性,雖復差殊,同汝見精,清淨所矚。
則諸物類自有差別,見性無殊
,此精妙明,誠汝見性。

  世尊跟阿難講:是諸近遠諸有物性,雖復差殊,這些遠、近所有能看見的東西,雖然有差別相,不一樣。同汝見精,清淨所矚,我現在跟你來看的話,那麼你所看到的東西,我也是看得清清楚楚的。則諸物類自有差別,見性無殊,雖然這一些物體有差別相,但是「能看」的這個見性並沒有什麼差別。。。
  見性無殊,就是「能看」的性是沒有差別的。譬如說,你看到白色的牆壁,那我看也是白色的牆壁,你看黑的東西,我來看一樣是黑的東西;不可能你看到黑的東西,而我看是白的,不可能你看到白色的牆壁,我看到就變成黑色的牆壁,不可能!假設這樣的話,那就是「見的功能」有分別,見性不一樣了,才說你見到的東西,我跟你看的不一樣。假設我們看到一顆圓球,我看到是圓球,你來看也是圓的球,不可能我看到是圓的球,你來看就變成是四角型的方塊,不可能。所以可以了知,「能見」的功能是一樣的,雖然被見的物體種種千差萬別,但是見性無殊,沒有差別相,這個「見的功能」並沒有差別相。
是諸近遠諸有物性,雖復差殊,同汝見精,清淨所矚。
則諸物類自有差別,見性無殊
,此精妙明,誠汝見性。

  你現在可以見的這個性,就實在是你的!這個本來微妙、本來光明的這個見精就是你的見性。它不是一個物,它不是一個東西,物就可以被見到,那麼這個「見的功能」不能用眼睛見到。雖然它不能夠用眼睛見到,但是不可以說:「能見的性是斷滅,沒有!」假設它沒有,那我們用什麼來看呢?假設沒有「能見」的功能這個性的話,那死人為什麼不能見呢?死掉的人,為什麼眼睛都不能見,耳朵都不能聽,身體都不能有觸動的感覺,身體都不能動,腦袋也都沒有思想,為什麼死人不會動、不會想、不會見、也不會聽呢?就是見的功能消失了。
  我常講,想來想去的這個心不是佛性,不是實相的體性。為什麼?因為它是緣起法!只要是緣起法,鐵定不是實相的體性,因為會緣、緣。那麼,實相這個「體」是不是緣起法?不是,如果實相的體性是緣起法的話,那就糟了,因為會生滅啊!緣起法,緣生、緣滅,就會生滅。實相的體性不是緣起法,所以不會生滅!實相的體性,不會因為我們這個身體有,實相有;不會因為這個身體死掉、滅了,實相跟著滅;絕對不可能。所以我們要去頓悟實相的體性,要破無明,就是這個道理!一旦證到實相的體性的時候,這個身體有,也是一樣;身體沒有,也是一樣。
  假設沒有見性,沒有頓悟實相的體性,我們會怎麼樣?怕死!為什麼怕死?不知道身體死掉、滅掉會怎麼樣啊!那麼看見我們這個身體,就認為:「這個身體就是我!」眾生都是如此,為什麼?不見性!不見性,所以妄認。妄認什麼?妄認四大為「我」,也就是說,這個身體是緣起法,地、水、火、風,妄認這個緣起法為「」!那麼從這個緣起法妄認了以後,建立一個「我相」,從我相又建立相對」,那麼一切的煩惱全部建立起來,有貪!瞋!癡!那麼看到一切,心裡總是不平,認為:「不順我的意,我就發飆!」,「你不順我的意就是不行!我要對付你,對我不利的就是不行。」所以這個心往往有瞋恨心,不平等,不能夠一體同觀。
  那麼,為什麼不能一體同觀?就是妄認這個身體為「」!然後起了「我見」!這樣就是墮入輪迴相,見到有生老病死、有成住壞空,那麼死了以後,幻相產生,見到天堂、見到地獄,見到大輪迴相,就在幻相裡面輪迴不休了!所以,為什麼我們要見性?如果沒有見性就會分別想,妄認,看到這些影像,以為是自己!這樣一來的話,就落入大輪迴,那麼本來沒有輪迴,變成有輪迴了,妄認、妄見了。
阿難!
是諸近遠諸有物性,雖復差殊,同汝見精,清淨所矚。
則諸物類自有差別,見性無殊,此精妙明,誠汝見性。


若見是物,則汝亦可見吾之見。

若同見者,名為見吾;吾不見時,何不見吾不見之處?

  世尊繼續解釋:假如這個「見」的性是一個東西的話,那麼你就可以見到我的「見」了。若見是物,假設這個能見的功能是個東西,則汝亦可見吾之見,你也可以見到我的「見的功能」,那麼,為什麼你不能看到我這個見的功能?就是因為見的功能,「見」性不是東西啊!若同見者,名為見吾,假設我們同時看到一個東西,你以為是見到我「能見」的性,假設這樣就好,吾不見時,何不見吾不見之處?那麼當我不見的時候,為什麼不能見我不見之處呢?不見的地方,你為什麼不能見呢?
  由此可知,這個「見」性不是一個物,不能夠用你的見來見我的「見」。你看見的東西是你在見,我不能見到你看見的東西,為什麼?因為被看的東西是所看,你是用能見的性在看,那麼能見的性不是物,所以我也不能看到你的「見」性,也不能看到你所見的東西。所以,這個「能見」的性是用體悟的,不是用肉眼可以見的,因為它不是一個物體、不是一個東西,所以人死掉,我們解剖一個人也看不到他「能見」的性,因為它不是一個東西,所以見不到;但是見不到,並不是斷滅。
若見是物,則汝亦可見吾之見。

若同見者,名為見吾;吾不見時,何不見吾不見之處?

若見不見,自然非彼不見之相;若不見吾不見之地,自然非物,云何非汝?

  若見不見,自然非彼不見之相,假如見到這個不見的話,自然不是不見之相。那麼,若不見吾不見之地,假如不能夠見到我不見的這個見,它自然不是一個東西,自然這個見不是一個東西;那既然不是東西,無形、無相,又可以看,它又不是個東西,又是無形無相,又可以見,那這個不是你,那是什麼呢?那個就是你的「見」性啊。
  這個地方,釋迦牟尼用人間的比喻,用「見的功能」來比喻實相的體性,引導阿難來開啟他的智慧,開啟他的思惟力量。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思惟的功能,釋迦牟尼藉由這樣的提問來激盪、激起阿難的思惟功能,讓阿難能夠見到智慧。當然,我們的智慧不是一個東西,也不是一個物體,那麼人間這種智慧也不是真正的智慧,這是世尊為了引導阿難開發他的智慧,用這個比喻讓阿難來激盪他的心,開發他自己的智慧。。。
阿難!
若見是物,則汝亦可見吾之見。
若同見者,名為見吾;吾不見時,何不見吾不見之處?
若見不見,自然非彼不見之相;若不見吾不見之地,自然非物,云何非汝?


又則汝今見物之時,汝既見物,物亦見汝,體性紛雜,則汝與我,並諸世間,不成安立。

  世尊告訴阿難:今天你見到物的時候,物也見到你,汝既見物,物亦見汝,你可以見到物,物也可以見到你。那麼,物是不是實相的體性?因為物是所見、被見,當然物是沒有能見的功能,假如你可以見到物,物也可以見到你,假如物有能見的功能,物是一個體性的話,那麼我們可以見到物,物也同時可以見到我們,假如這樣的話,體性紛雜,則汝與我,並諸世間,不成安立,「所見」的物體跟「能見」的性就雜亂了,這個世界跟我、跟你就不能成立,講不通嘛!邏輯不能成立。
  為什麼世尊這樣講?因為「能見」的功能不是物,無形!無相!你看不到我的能見之性,我也看不到你的能見之性;那麼,物是有形、有相;如果有形有相跟無形無相變成是一樣的話,那就是雜亂,有形跟無形變成雜亂,就構不成這個世間。世間有無形,還有有形的物,如果是雜亂的話,不成安立,就成立不起來。
阿難!
若汝見時,是汝非我,見性周徧,非汝而誰。

云何自疑汝之真性,性汝不真,取我求實?

  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又告訴阿難:你在見的時候,是汝非我,是你在見,並不是我在見,那麼這個「見」性是周徧一切,非汝而誰,你到處都能見。
  那麼世尊跟阿難這樣講,是一個形容。其實我們現在這個「能見」的功能也是「」!這裡用「見的功能」來比喻不生滅的實相體性,是要啟發阿難的思惟心,不是我們現在能看的功能,眼睛在看的這個功能就是實相的體性,並不是!
  為什麼不是?
  一個人死掉就不能見了,對不對?人剛死,眼睛並沒有壞掉,為什麼不能見?剛死的時候,耳朵並沒有壞掉,為什麼不能聽?就是見的功能、聽的功能都沒有了。因為我們「能見」、「能聽」的這個功能還是緣起法!只要是緣起法就不是實相的體性,剛才我講過嘛,為什麼是緣起法?因為人死掉就不能聽、不能見,所以是緣起法。我們現在有看的功能、有聽的功能,這是因為有這個身體以後才有的!身體一旦滅去,就沒有了!所以死人不能見、不能聽、不能動、不能感覺、不能想,死人就沒有見聞覺知了。這個「見。聞。覺。知。」是緣起法!因為有身體以後才衍生出來的。。。
[楞嚴經。2012/09 電視演說 第 27 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