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經 2015 講解。第一分
[法會因由分第一]
如是我聞。
一時,佛在舍衛國,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眾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
爾時,世尊,食時,著衣持缽,入舍衛大城乞食。於其城中,次第乞已,還至本處。飯食訖,收衣缽。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
大家好。
現在我們來講《金剛經》。首先,我們講金剛經的經題〈金剛般若波羅蜜〉。
實際上,這個金剛經的經題〈金剛・般若・波羅蜜〉,已經把整部金剛經都講完了,實際上,已經全部講完了。那麼,為了一般中下根的眾生,世尊再往下一分一分的來講。
那麼,什麼是「金剛」?金剛代表什麼呢?「金剛」代表實相法身,不壞、不可破,所以用金剛來代表。我們實相法身是一體,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,不可破的,所以用金剛來比喻。
我們要證悟實相,要靠什麼呢?靠智慧,所以講「般若」。
要證悟實相,靠大智慧去突破幻境,斷無明,達到最究竟的彼岸,所以講「波羅蜜」。
〈金剛・般若・波羅蜜〉就是代表,我們眾生要用大智慧去突破幻境,到達彼岸,不生不滅,沒有任何痛苦。那麼這是一個路徑,一個過程,所以講〈金剛般若波羅蜜・經〉,這是一個路徑,到達彼岸的路徑。
好,現在我們來講《金剛經》的第一分,法會因由分第一。
《金剛經》有三十二分,那麼第一分是最重要的。像我們做論文,最重要的是什麼?大前題,大前題是整部經典最重要的,就是在這個法會因由分第一。這個是佛陀說法,用行動來表示,所以很重要。
我們現在來看經文。
如是我聞。
每一部經的開頭,都有這四個字,如是我聞。
每一部經的開頭,都有這四個字,如是我聞。
佛經都有隱含的本意。這個「如」,就是真如,真如就是法身,就是實相,就是本體,禪宗叫做本來面目。實相、法身,這個名稱很多,有時候講佛性,講自性,講法身,講如來,講一真法界,講本來面目,這一些呢,名稱!很多很多!那麼所講的就是本體,實相本體,法身。
如是,這個「如」,就是真如實相。這個「是」,就是圓融無礙,叫做是;不是這樣、這樣。
真如實相法身,圓融無礙,表示「體」、「相」、「用」是一體的,所以叫做「如是」。那麼這個是究竟、了義的講法。
我聞,這個「我」,並不是指你、我、他的我,這是當時阿難他的記性很好,一切的經典,世尊所講的經,通通是他記下來的,他記性非常好,所以他多聞第一,他親耳聽佛所講的,講什麼?講「如是」,講這個實相本體圓融無礙,阿難親耳聽佛陀講這個佛性本體的圓融無礙,所以「如是我聞」。
我們現在講法是講的比較深入一點,當然這個「如是我聞」是個商標,一般講就是阿難記誦世尊說法的商標,有這個經,就一定有如是我聞。
好,我們再看經文。
一時,佛在舍衛國,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眾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
這裡講「一時」,當然是契理契機,就是應眾生的需要而說了這一部經。我們知道,一時之說,並不是什麼?並不是永恆!是應眾生的需要而說這一部經典,所以「一時」是應眾生的需求而講,所以講,一時。
這裡講「一時」,當然是契理契機,就是應眾生的需要而說了這一部經。我們知道,一時之說,並不是什麼?並不是永恆!是應眾生的需要而說這一部經典,所以「一時」是應眾生的需求而講,所以講,一時。
一時,佛在舍衛國,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眾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
那麼釋迦牟尼,當然是報化佛。真正「法身」佛是無形、無相,真正「法身」佛的話,不可能會講話。所以這裡的『佛』,是什麼佛?釋迦牟尼這位報化佛,「報身」的佛。
那麼釋迦牟尼,當然是報化佛。真正「法身」佛是無形、無相,真正「法身」佛的話,不可能會講話。所以這裡的『佛』,是什麼佛?釋迦牟尼這位報化佛,「報身」的佛。
一時,佛在舍衛國,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眾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
這是佛陀說法的地方。
這是佛陀說法的地方。
佛陀說法,當然有很多方式。最上根的人聽法,不必說,無說!無示!最上根就能夠悟道。最上根器的人,須不須要說法?不須要,他就可以悟道。像釋迦牟尼佛,誰跟他說法?沒有啊,他本身就可以悟道,無說無示就悟道了。那麼,中下根呢?不行,所以有說、有示,要用各種手法,行動說法、表情說法、言語說法等等。那麼這裡的法會因由,《金剛經》第一分講的是行動說法,用行動來說法。
一時,佛在舍衛國,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眾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
就是很多人。
就是很多人。
大比丘,代表什麼?已經出離三界輪迴了,已經出離什麼?生死之家!「出家」眾,生死輪迴已經出離了,並不是代表普通的出家,而是代表出離生死輪迴之家了,所以講大比丘,不是普通的比丘,是已經出離輪迴的比丘。這裡講,大比丘眾,千二百五十人俱,很多啊,很多很多,不只一千二百五十個,代表很多,所以用一千二百五十人來代表。
爾時,世尊,食時,著衣持缽,入舍衛大城乞食。
「爾時」代表什麼?代表眾生的需要,需要什麼?需要佛法。那個時候,眾生很需要佛法解脫啊!如果沒有佛法,眾生要自己悟道,自己開悟,很難!中下根要悟道,沒有靠佛法的確是困難,所以世尊就要講怎麼樣離相之法,用行動來說法。
「爾時」代表什麼?代表眾生的需要,需要什麼?需要佛法。那個時候,眾生很需要佛法解脫啊!如果沒有佛法,眾生要自己悟道,自己開悟,很難!中下根要悟道,沒有靠佛法的確是困難,所以世尊就要講怎麼樣離相之法,用行動來說法。
爾時,世尊,食時,著衣持缽,入舍衛大城乞食。
世尊知道眾生很需要佛法來解脫,這個時候很需要佛法,所以講,食時。這個「食」代表法食,不是代表普通的吃飯,是要佛法、法食來解脫,很需要,所以講食時,因為世尊知道眾生需要解脫。
世尊知道眾生很需要佛法來解脫,這個時候很需要佛法,所以講,食時。這個「食」代表法食,不是代表普通的吃飯,是要佛法、法食來解脫,很需要,所以講食時,因為世尊知道眾生需要解脫。
爾時,世尊,食時,著衣持缽,入舍衛大城乞食。
代表佛法,代表深奧的佛法。
代表佛法,代表深奧的佛法。
世尊著衣持缽,要說什麼法?解脫之法!所以持這個「衣」跟「缽」,代表要眾生來解脫,承接這個衣缽,你能夠開悟啊!世尊講佛法,你能夠明瞭、能夠開悟啊!那麼,眾生需要佛法,所以著衣持缽,到什麼地方去?入舍衛大城乞食。
爾時,世尊,食時,著衣持缽,入舍衛大城乞食。
「舍衛大城」代表什麼?代表第一佛法,代表解脫道。「舍衛大城」,不只是代表一個城市,它是代表眾生要解脫的話,需要這個佛法,而且要清清楚楚明瞭佛法的第一義諦,這個最究竟的解脫之法。
「舍衛大城」代表什麼?代表第一佛法,代表解脫道。「舍衛大城」,不只是代表一個城市,它是代表眾生要解脫的話,需要這個佛法,而且要清清楚楚明瞭佛法的第一義諦,這個最究竟的解脫之法。
入舍衛大城,世尊不到別的地方去,為什麼?因為如果是講二法門的話,那眾生不能解脫,不知道什麼是佛法。所以,「舍衛大城」代表什麼?代表不二之法,不二法門!代表解脫法。
入舍衛大城乞食,乞什麼「食」?法食!要做什麼?問佛法!那麼這裡代表,眾生假如要解脫,就要向佛問法,問的清清楚楚,解脫之法要問清楚。所以這裡用行動說法,世尊就入舍衛大城去乞食。
於其城中,次第乞已,還至本處。
那麼在舍衛大城裡面,挨家挨戶去乞討乞食。這個「乞食」代表眾生需要問佛法,問的怎麼樣?清清楚楚!明明瞭瞭!不能夠有不清楚,所以眾生要次第地把他問清楚!要怎麼樣解脫,要問清楚。所以世尊用行動說法,在城中次第,挨家挨戶來乞食,代表眾生要把佛法問得清清楚楚。
那麼在舍衛大城裡面,挨家挨戶去乞討乞食。這個「乞食」代表眾生需要問佛法,問的怎麼樣?清清楚楚!明明瞭瞭!不能夠有不清楚,所以眾生要次第地把他問清楚!要怎麼樣解脫,要問清楚。所以世尊用行動說法,在城中次第,挨家挨戶來乞食,代表眾生要把佛法問得清清楚楚。
於其城中,次第乞已,還至本處。
就是要回到什麼?本來面目,禪宗講「本來面目」。你問佛法問清楚,要做什麼?要解脫,要回到本來面目,回到哪裡?回到實相本身。證悟實相叫做「還至本處」!不是回到本來住的地方。
就是要回到什麼?本來面目,禪宗講「本來面目」。你問佛法問清楚,要做什麼?要解脫,要回到本來面目,回到哪裡?回到實相本身。證悟實相叫做「還至本處」!不是回到本來住的地方。
「本處」,本來的地方代表什麼?代表實相本體!就是眾生要把佛法問的清清楚楚,才能夠解脫,才能夠證悟實相本體,所以講,還至本處。
飯食訖,收衣缽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
「飯食訖」代表什麼?把佛法消化,把它吃完了,佛法問清楚以後,把它消化。你能夠整個佛法消化以後,才能夠到達什麼?到達彼岸!如果你佛法不清楚不明瞭,糊裡糊塗,可以解脫嗎?可以悟道嗎?可以開悟嗎?可以明心見性嗎?不可能啊!所以要把佛法問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瞭瞭。
「飯食訖」代表什麼?把佛法消化,把它吃完了,佛法問清楚以後,把它消化。你能夠整個佛法消化以後,才能夠到達什麼?到達彼岸!如果你佛法不清楚不明瞭,糊裡糊塗,可以解脫嗎?可以悟道嗎?可以開悟嗎?可以明心見性嗎?不可能啊!所以要把佛法問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瞭瞭。
「飯食訖」代表我們眾生需要佛法,那麼問得清清楚楚以後,把佛法整個消化了,吸收了,完全懂了,完全明瞭了,然後怎麼樣?去實證!那麼實證以後,就是明心見性。
飯食訖,收衣缽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
「洗足已」代表什麼?了卻塵緣。你的塵緣已了,生死輪迴大事已畢,沒有生死輪迴,幻境已除,已經到達彼岸了,已經究竟解脫了。
「洗足已」代表什麼?了卻塵緣。你的塵緣已了,生死輪迴大事已畢,沒有生死輪迴,幻境已除,已經到達彼岸了,已經究竟解脫了。
這裡洗足,一般人解釋為:「腳洗一洗,因為世尊去化緣,腳髒了,不乾淨要洗一洗。」那差好遠啊!「洗足已」就是代表眾生已經解脫了,了卻塵緣了,所以釋迦牟尼用「洗足」來代表什麼?了卻一切幻境,解脫了。
飯食訖,收衣缽。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
釋迦牟尼在那邊「敷座」,代表什麼?代表入無餘涅槃。眾生一旦明心見性證悟實相,就入了無餘涅槃,這裡用「敷座而坐」來代表。
釋迦牟尼在那邊「敷座」,代表什麼?代表入無餘涅槃。眾生一旦明心見性證悟實相,就入了無餘涅槃,這裡用「敷座而坐」來代表。
我們眾生需要佛法,那麼要問清楚;問清楚以後,還要把它消化;消化完畢以後,還要去實證!實證以後才能夠解脫,這樣你已經了卻塵緣了,入無餘涅槃,究竟解脫!這一分非常的好,是用行動來說法。
我們看經典,看了這一分,實在是很讚歎!報化佛用行動說法,跟眾生說明這一切,真的是太好了!這個是第一分的行動說法。
好。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。
[金剛經。2011/01 DVD 演說。法會因由分第一]
。1995/12 台北中和演說。金剛經早 01A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