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舊版] 清淨

  大家好。
  今天我們來講禪的本懷。
  那麼真正的「」,它是沒有下手處,也不是用嘴巴能講出來的。真正的「」,它沒有名字啊。真正的「」,假如說你講了很多東西的話,那變成一種什麼?文字禪!葛藤禪!那沒有禪味了啦!不生不滅的佛性,不是用嘴巴能夠講出來的。
  那麼假如都不講,大家來這裡聽我說法,那麼我都不說,只上台一坐,啪!就下座,一句話都不講,或者是像那個文殊師利菩薩,文殊師利法王子,他一上台以後,拍一下桌子,就像這樣子,啪!(拍一下桌子)諦觀法王法如是!就下台,那這樣子,大家了解多少?
  那麼還有很多啊,歷代祖師開悟以後,他們也演過,他一上台,啪!就下座,也不見人。那皇帝不懂:「咦!怎麼那麼快?」一上來就下座,把大家搞得莫明其妙。
  不但是從前的人,現在很多的人也覺得:「禪很難懂啊!」真正的禪很難懂,要弄懂這個禪,你沒有一段時間,你沒有辦法懂它,難度很高。假如我今天像歷代祖師一樣,一上來,啪!就下座,那麼你們又能夠了解多少?你們也會感覺莫明其妙:「咦!怎麼那麼快?」一上來,啪!就下座,對不對,那這樣也不行,你們不了解。
  在這種不了解的情況下,那就允許怎麼樣?開方便!那麼既然要開方便,那就很方便,我等一下講一段,那各位就可以發問,那就更方便。
  那麼我們這個「」,禪宗,他是一超直入如來地,是在果地上立論!就好像我寫的那一本《禪的本懷》,開宗明義就跟你講到,唯論見性!只論見性,那麼像六祖講的,不論禪定解脫!我連禪定解脫都不講,我在果地上立論,看你見不見性?其他不究竟的東西,我根本不提。
  「」,他的層次高到就是沒有法門了啦!「」是以無門為法門,佛以心為宗,以無門為法門。那這種,一般的眾生不曉得呀,他不曉得怎麼去頓見本性了。
  唐宋以前,眾生根器比較利,他知道怎麼去參禪,知道怎麼去頓見本性。那麼到了宋朝以後,就很少人知道怎麼去頓見本性,不知道。後來祖師沒有辦法,就允許怎麼樣?開方便了。
  當然,我們要頓見本性也好,要明心見性也好,當然從心下手!離開不了這個心!
  那麼我們今天要講這個心,我們就要很清楚,什麼是「心」?
  很多人對這個心,搞不懂。很多經典也寫心呀、心呀,什麼心、什麼心,那麼你就要相當注意這個「」,它用意就有很多不同。有時候這個「」,它是講什麼?講實相本心,佛性。有時候,它是講無明。有時候,這個心是講真心;有時候,它是講妄心。有時候,講清淨心;有時候,是講污染心。
  所以同樣一個「」字,那麼多種心,把一些初機的人,學佛不久的人,弄得是糊里糊塗,不知道這個「」到底是什麼。有些人搞不懂,經典他也看不懂,那變成糊里糊塗。
   那麼今天,我們下手處是心!
   歷代祖師,他們講什麼?即心即佛,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,那麼你的心就是佛!講這種話。那麼祖師講:「你的心就是佛。」是指什麼?指你的實相本心!佛性!不是指你的妄想心。那麼很多人搞不懂呀,同樣是「心」,像《心經》這個心,講什麼心?他就是講實相這個體,這個本心!而不是在講腦筋假心上一層這個真心、妄心,不是。所以現在我們要把它搞清楚。
  今天各位來這裡,我們既然講這個「心」,就要把它搞清楚,我們講的是實相本心!也就是真如,也就是佛性,有時候講本性,名稱很多,那麼講的都是實相本心!有時候,是講本性,就是本來佛性,有時候講法身,有時候講實相,那麼這些呢,真如、佛性、法身、實相、本性,都是講「」!這個體,實相這個體。
  我們學佛,是要證到這個「」!而不是要你去迷信,或者是你去搞那些不究竟的東西,不是!現在我們要把它分清楚,我們這個實相的本心。
  各位,下一頁有一個簡圖,各位可以看到,最上面就是「佛性」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佛性 (實相本心,本性,法身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無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               妄想心(我相)  真心
               
     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    污染心     清淨心


  那麼佛性下來,有個「無明」。無明,它又分為兩種心,一種是「真心」,一種是「妄想心」。那麼真、妄,是相對的,不是你的本來佛性;那麼這個妄心跟真心,相對!這個妄心就是『我相』,我相的範圍。
  這個妄心裡頭又分為兩種,我們再看底下,一種是「清淨心」,一種是「污染心」。清淨心跟污染心,相對!都不是你的佛性,它是屬於什麼?「妄想心」的範疇。
  那麼這個「妄心」,我相的相對就有一個人相,就是《金剛經》講的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那麼我相的相對,也就是妄心的相對是「真心」。那麼這個真心,是不是你的佛性?也不是!真心就是第八識的『法執』,第八阿賴耶識的法執,那麼這也不是你的本來佛性。
  我們禪宗走的路線,跟教下的修行法門就不一樣。禪宗是見性直指!那麼他很直接,從什麼?從「妄想心」這個『我相』這裡,一超就直入如來地!一超就往「佛性」這裡裡前進,他沒有經過層層的修行層次,直超就對了!從妄想心這個我相這裡,有沒有?各位看這個圖:從妄心這個我相這裡,有沒有?一超就到佛性這裡。
  那麼一般教下,他就有講修行的種種法門,怎麼樣做、怎麼樣做,他是從這個「污染心」,然後走到「清淨心」。走到清淨心以後,假如遇到更高的人跟他指點:「你這個清淨心還不到家,不對啊!你還往前走。」從清淨心再往上走,就會知道這個我相,「妄心」!然後就發現這個我相,妄心。知道這個我相要了掉它,他以為已經很不錯,對不對?那麼妄心又和真心相對,其實還有一個「真心」!第八阿賴耶識的法執和妄心相對啊,我執、法執啊!那後來又遇到更高的人跟他講說:「這還不對!你這樣還不到家。」就叫他再往上面走,再往前進,等你第八阿賴耶識全部解決掉以後,你就發現上面,還有一個「無明」!無明心。
  釋迦佛在《圓覺經》跟文殊菩薩講,永斷無明,方成佛道,你這個無明要永斷,假如這個無明不了掉,你不能證到佛性。假如有一個人跟他指點:「喂!你這個無明還要破耶!」破掉無明以後,才證本來佛性。
  很多人對《六祖壇經》有誤解,因為你不是過來人,你看不懂六祖壇經。《六祖壇經》開宗明義跟你怎麼講?他說,菩提自性本來清淨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那麼有些人他看不懂這句話的本意,他以為,六祖講的「菩提自性本來清淨」,是指這張圖:妄想心底下的這個「清淨心」!他搞錯了!所以很多人就一味的在這裡下工夫,要把這個「污染心」變成「清淨心」!問題是你這個污染心跟清淨心是相對的,那一下子就污染;那污染了,你再把它掃清淨以後,又變成清淨;那清淨以後,又變成污染;那污染以後,又變清淨,這樣無有了時!沒有辦法了脫!
很多人看《六祖壇經》看不懂,他以為:「清淨心是本心,也就是我們的佛性、本來面目。」這不對!他還是墮在腦筋假心的妄想這裡而已,他不清楚!那六祖講,菩提自性本來清淨,六祖講的「本來清淨」,不是這張圖:妄想心底下的「清淨心」,跟「污染心」相對立的這個,不是!六祖講的是你的佛性!佛性沒有污染,本來就圓滿!佛性不會因為你修、不修而佛性會污染、不污染!或者是,因為你修,而佛性有;因為你不修,而佛性沒有;不是這樣啊!佛性,不是因為你修才能得到它,它本來就有!而且是不生不滅!不會因為你修它,而它有生有滅,是你不悟而已,而不是你沒有啊!你圓滿具足,本來就圓滿具足啊!那一般眾生也就是差在,你悟跟不悟的差別!你悟了,證到這個實相的體、這個法身、這個佛性,那你就到家了,你跟釋迦佛無二無別啊!
  一般人他看不懂《六祖壇經》,以為:「我這個污染心,會想來想去這個,腦筋這個污染心,把它打掃乾淨變成清淨心,六根清淨,到家了。」這不到家啊!因為沒有人指點,你不知道!不知道這個只是腦筋的『清淨相』而已!清淨和污染是相對,這樣一直在輪迴!無有了時!很多人,他看不懂這個《六祖壇經》,以為:「這個清淨心,到家了。」
  我們的佛性是什麼?不生不滅!所以怎麼樣檢定?用不生不滅來檢定!
  底下我們是依法而論,對事不對人。我們是論法啦,到最究極的,假如你沒有悟的話,你碰到過來人,人家會知道。
  有人說:「我們明心見性,這個心是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就像一面鏡子這樣,那物來就照,物去不留痕跡。」他講的好像很有道理,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!我這個心是這樣哦!
  那麼一個初學的人,或者是對佛學沒有深入去證的人,他就迷迷糊糊以為:「喔!不得了,不得了!真的,你這個心已經達到這個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物來就照,物去不留痕。」他以為:「這個清淨心就是佛性!」他說:「明心見性這個心,就是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。」我一聽就知道,啊!不是!所以我趕快畫上面這個簡圖,來跟你們講清楚。
  現在我們檢定一下,你這個心,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就像鏡子一樣,物來則應,物去不留痕,以為這個很清淨了,對不對?好,那我來問你,你這種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假如說,你白天有,你這個心是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很清淨,對不對?那晚上,你老老實實跟我講,你睡著以後,你這個心跑去哪裡?你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的這個心,跑去哪裡?假如你回答我說:「我睡著了,都不知道了嘛,就像一般人睡著了,我那個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的心也不見了。」假如你這樣跟我回答的話,那我請問你,你白天有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;晚上睡著以後,就沒有寂而常照、照而常寂這個心,那變成白天有,晚上沒有,那不是有、有嗎?對不對?那麼,我們的佛性是什麼?我們的佛性是不生不滅!所以用《心經》來檢定一下,就不及格了。  
  你悟的這個心是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以為很究竟,以為是本心,以為是佛性,他也講說:「這個是空性,這個是如來,這個是本心,這個是法身,明心見性。」他這樣講啊!那我們可以檢定一下,你白天明心見性,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;那晚上,你這個心又沒有了,沒有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就像睡著了,什麼都不知道,那不是生、滅嗎?那你悟到這種生滅的東西,幹什麼?是不是究竟?不對!我這樣講,各位就很清楚,是不是?有生!滅!那麼我們這個佛性,怎麼樣?不生不滅啊!可見這種說法的人是墮在哪裡?這張圖的「清淨心」這裡,「妄想心」底下的污染心和清淨心而已!
  你這個污染對清淨,你白天清淨心,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;晚上,你清淨心沒有了!對不對?那白天有,晚上沒有,那不是生、滅嗎?所以他還是墮在這個清淨心,以為:「清淨心是佛性。」不對!你不到家。
  我打一個比喻。譬如說,我們開車子來講,我們從高雄要開車到台北。你開到台南,這個車子不前進了,你以為台南是台北,對不對,你誤認台南是台北,這不到家!你說明心見性是這樣,你碰到過來人檢定一下,你就站不住腳了,馬上就知道。
  這種說法的人,還是有一個「!這個「」根本沒有拿掉!還是『我相』的範圍,妄想心,我相!他還有一個「」在感知什麼?感知寂而常照、照而常寂,對不對?還有一個我在啊!我在感覺、我在感知,寂而常照、照而常寂的這個『感知』啊!那麼這個感知,是誰在感知?就是「呀!這個我,『我執』沒有破掉啊!
  那這樣一檢定的話,帶著你去三界六道輪迴的,也就是這個「」在搞鬼!不然的話,誰在六道輪迴?就是這個「!這個我沒有滅掉,這個「」還在!我執,還是妄想的範疇!你搞不清楚!你以為:「這個清淨心是佛性。」不對!不要以為這個車到了台南,停下來不開,以為台南是台北,對不對,那你悟到這個生滅的東西,幹什麼?白天有,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;晚上沒有啦!睡著時,就沒有啦
  那麼佛性不會這樣生生滅滅,叫做什麼?這張圖上寫的,叫做一實相本心,一悟永悟!不會說:「我今天悟了,明天又迷掉。」還會迷,那這個絕對不是你的實相本心,不可能!一悟永悟,你一旦悟了,永遠悟!一旦成佛以後,佛不會變眾生。佛哪會迷掉?佛性怎麼會迷?你一旦證到佛性的話,一悟永悟!我今天悟了,明天不會因為不修而迷失。假如說,「我今天悟了,明天不修又迷掉。」那你悟這個東西有什麼用?那成佛又會輪迴,成佛還要再修行,那就不是最究竟的,對不對?所以很可以肯定,你拿《心經》來檢定:是不是不生不滅?不符合的話,就是不究竟!以為:「這個清淨心就是到家了。」不對!你這個還是『我相』,妄想心的範疇,還沒有離開我相。
  那麼,剛才我講的這些是教下的法門,慢慢來的工夫。假如有人再跟他提醒說:「你這個還是我相,不要不走路,從這裡趕快再前進,你停在妄想心這裡還不對!再前進,就會發現這個八識,真心!」你妄心跟真心是相對立的,就會發現第八阿賴耶識。
  一般第七末那識、第八阿賴耶識,眾生是發現不了的,要到了八地菩薩才會了解第八識、第七識是怎麼樣作用,八地菩薩才曉得,一般眾生感知不到。眾生只感知到第六識,那種很粗的念頭,有貪、瞋、癡,那種粗念頭,他才發現得到;那細念頭,他就沒有辦法了。到第七識,末那識,他根本不曉得;那第八識,更免談了!那發現到第八識以後,才把真心的第八阿賴耶識,轉識成智,解決掉。解決掉以後,怎麼樣?這個我執跟法執,破了!了掉啦。以後再上去,就發現「無明」!還有無明,這個無明心還在。然後再前進,再解決掉無明,才見佛性,證到本來不生不滅的佛性,永遠如是啊,這才到家!到這裡就是一悟永悟!
  那麼,我們禪宗不講這些修行的漸次,不是像教下,從「污染心」到清淨心;從「清淨心」到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。像《金剛經》講四相,還是屬於教下的法門,一直從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,再上去,再破無明。
  那麼「」,不是這樣!
  不管你這個心是清淨的也好、是污染的也好,你這個心是正也好、是邪也好,我一概不管,我通通不管,從什麼?直接從我執,我相這裡,直超,一超直入如來地!馬上要頓悟這個法身!頓悟這個如來的佛性,本心,本來佛性這裡啊,從這張圖這裡(妄想心)直衝這裡(佛性),這張圖底下這些我都不管,我看你有沒有到這裡(佛性)?唯論見性看你到了沒有?「」是在果地上立論,就是直指這裡:圖上的佛性這裡!從這裡(妄想心)直接到這裡(佛性)!
  「」不是從污染心這裡,然後把這個心打掃的乾乾淨淨,以為這個心很清淨,不是;這個「六根清淨」就是在這裡(清淨心)而已,你弄到六根清淨,只是你這個心的清淨相而已,還是「」!那還是屬於妄想心底下的污染心跟清淨心在互相交替,以為這個是到家,不對!再上去,你會發現這個是『我相』!我相這裡,「妄心」跟真心又對立,那麼把這個了掉,從這個第六識,然後第七識、第八識,再把這個「真心」了掉,了掉第八阿賴耶識,法執。那麼這一了,真心、妄心全部了掉,一了掉就發現「無明」!那麼無明一被你發現以後,你就解決無明。解決無明就到佛性這裡,那麼十方虛空就現法王身,法王身就是法身,那麼教下就是這樣走。
  我剛才講的這些還是教下的修行法門哦!經教下的修行法門,有人跟你指點,你就可以這樣走。這樣走的話,這種教下的修行要三大阿僧祗劫,多生累劫從這裡來,來,來,沿著這個路線走。假如沒有人提醒的話,你就會在污染心和清淨心這裡打滾。
  那麼眾生發現「污染心」,這個污染心是什麼?貪、瞋、癡!貪瞋癡是三毒,等於是三大煩惱,那麼由這三大煩惱再衍生無量無邊的小煩惱。那麼你的貪瞋癡解決掉,污染心才沒有而已,到達「清淨心」而已!這個清淨心就是「六根清淨」,一般人要在這裡求,求六根清淨。各位很容易聽到人家講六根清淨,對不對?他們要去打坐、數呼吸、數息、調心,一直要往清淨心這邊去修,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子。
  那麼,為什麼六根清淨求不到?
   因為這個「清淨心」還會再污染!相對的,沒完沒了啊!好像你要治水,你一定要從清淨心和污染心的源頭這裡下手!從源頭這裡很清的話,往下一定會清。假如你只是在污染心這一層弄乾淨,上面下來很污染,這個水從上面流下來很污染,沒完沒了,一直清它,沒完沒了,無有了時。那麼要怎麼樣?我們直接從真心下手破無明,無明一破掉,見佛性,整個解脫掉!你上面解脫了,下面通通解脫了,那就瀟洒了,對不對?那連我執都沒有,「」都不見了,誰去輪迴?那這個「」就是中陰身啊,帶著你三界流轉生死,就是它!
  現在我們回到前面的問題,再進一步我問你,是誰在感知這個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誰在感知這個?一定有個「」!假如你這個「」一旦拿掉,誰在感知這個?誰在知道這個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?一般人認為:「這個已經到家,到達非常清淨,這個已經明心見性了。」我說,不對!這個是「清淨心」!你不是真的過來人。過來人給你檢定,你沒有去過東京,在那邊講東京的風景,去過東京的人馬上就知道你沒有去過。你沒有去過東京,只是拿書來研究研究,把東京描述描述,那個在東京住過十幾年的人馬上知道。他還有一個「」在感知!我在怎麼樣?我在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;而且他白天有,晚上睡著就沒有,那有什麼用?生滅!還是輪迴啊!他是墮在『清淨相』的高層次而已,他以為這個到家了,不對!假如有機緣,我們看到:「這個不對,這個是妄心的一部份而已!」就會告訴他:「要往這邊再前進,把這一層(真心)整個了掉,才見無明。無明了掉,才見佛性。」
  那麼「」,就不是這樣做!「」,不管你這個心,清淨也好、污染也好,我一概不管,是正也好、是邪也好,我就從這裡下手,一超直入如來地,頓見本性,從這個『我相』這裡!也不管這一些,通通不管!就從這裡,啪!直超,這就是頓教!那麼這個難度很高,這個就是「教外別傳」!經教以外別傳,就是佛陀拈花示眾傳大迦葉,大迦葉傳阿難,然後傳到菩提達摩,一脈的傳承,傳到六祖,傳到這裡,都是這樣,我師父也是這樣。
  我師父老是跟我講一句話:「你的本性就是佛,你要見性!」就講這句話,十幾年就給我講這句話!什麼都不跟我講。假如我也像我師父這樣來跟你們講:「喂!你們的本性就是佛,你要見性!」我看噢,你今天來,我這樣講;明天來,我也這樣講;後天來,我也這樣講,那這樣的話,我看你們大家耐不了幾天,對不對?「你一天到晚只跟我講這句話,那我看我又不是佛,只好楞在那裡。」沒用。所以不得已,我就慢慢地一點一滴來作解釋,開方便,就像歷代祖師教人要怎麼參,怎麼參禪、見性。因為宋朝以後的眾生根器很劣,他不知道怎麼去參,不知道怎麼去頓見本性,已經不知道了,所以後來祖師才跟眾生講要怎麼參,怎麼參話頭、怎麼參偈頌公案,不然六祖以前,誰跟你講參?《六祖壇經》有沒有跟你講參什麼?沒有呀,因為他們都會,為什麼要講!
  我打一個比喻。譬如說,你們大家都會拿碗筷吃飯,對不對?那我要不要跟你講說,碗筷怎麼拿,飯怎麼吃,要不要?不要呀!假如你們都不會拿碗筷,又不會夾菜,我當然要跟你們講,碗筷要怎麼拿,要怎麼夾菜,要教!宋朝以後的眾生根器很差,也不知道怎麼去頓見本性,那麼祖師就開方便,開示怎麼樣參禪、怎麼樣悟道,不然的話,世尊的教外別傳,他只拿一朵花拈來拈去,他一句話都不講。達摩祖師過來,他也沒有叫你參什麼。六祖也沒有叫你參什麼,因為當時的眾生會,你不必講。那現在都不會,所以勉強就講啦,開方便。
  那麼,現在就是從「妄心」這裡,直接到法身,走這個路!至於你走多久會到佛性這裡,這個要看各人啦,但是不經過這些重重的教下的關卡,不用!就好像我在《禪門精要》講的,要怎麼樣?要坐飛機,從高雄到台北要坐飛機,最快,從這裡速地坐飛機。我們不要坐火車,火車太慢了,也不要乘腳踏車。教你這種頓悟法門,最直接的!而不墮在這裡。教下有的墮在清淨心這裡不知道,《六祖壇經》講的「清淨心」不是這張圖上的清淨心!六祖講的「菩提自性本來清淨」是講「佛性」這裡!一般人不曉得,以為:「我的六根清淨,這個清淨心就是佛性。」差的十萬八千里!他不知道,所以今天我們要把這個「心」講清楚。
  我剛才這麼一講,你們就可以了解:「哦,原來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不是本性。」一般人以為明心見性是這樣。那我們以《心經》一檢定,就不及格了。
  我們現在不是對人,是對法,依法論法,對不對,你不到家呀。那麼心法,你講到最上乘的心法,假如你沒有悟的話,動輒得咎,你不要講。你講經說法去度人,那沒有對錯的問題,你把人度來就對!像你講持戒,不會被人抓包,像你教人家持戒,你不會叫人家犯戒,不可能的事,對不對?像你教人家不要殺生,你不會叫人家去殺生,不會被抓包!假如你講到最上乘的心法,稍微偏掉,那過來人馬上知道,對不對?
  所以我們現在佛教已經很糟糕了,自己沒有在心上下過工夫,只在名相上打轉,把佛經拿來背一背,字面上來解釋,那是什麼道理、什麼道理,講給人家聽,啊!一盲引眾盲。
  我們「」,不講道理的啦!不跟你講道理。為什麼不講道理?你今天認為有道理的,過幾天就認為這個道理沒有道理了。你現在認為:「很有道理,很有道理。」過不了多久,你又認為:「欸,這個道理不對!」又不是道理了。那什麼是道理?對不對,所以禪不講道理,直接叫你見性!沒有道理可講,法爾如是!本來如此,沒有什麼道理可講。
  那麼我們今天入這個門,這個禪門,要先把路看清楚!不要亂闖,走冤枉路*,這樣很完蛋。假如沒有一個人給你提醒的話,你永遠在這裡打轉,一輩子也到不了家。
( *請見 禪門精要: 04_修行上的冤枉路 )
  我們今天這張圖上講的若干種心,本身是一體!我現在為了說法方便,把它劃分這樣、劃分那樣,本來它是一體的哦!它是一體!這個要講清楚!
  〈唯識論〉裡頭有講這個八識,一般人也搞不懂這個唯識論。有些人說他學唯識學,很高深哪,但是他都在名相上打轉,他也講怎麼轉識成智,怎麼轉、怎麼轉,他會講,因為經上都這樣講,唯識學裡頭都這樣寫呀,怎麼轉呀,他也會照唯識學依樣畫葫蘆。
  有個道友來找我。
  他說:我會轉呀,轉第八阿賴耶識,轉成大圓鏡智。轉第七末那識,轉成平等性智。轉第六識,轉成妙觀察智。轉前五識,轉成成所作智。
  我說,那個都是人家寫的。怎麼轉,你給我講出來。假如講不出來,你根本沒有經過這條路,對不對?你講不出來,你只是背人家的東西,好像ABCD,我背起來呀,這樣而已,這哪是開悟?
  我說,你那麼會轉,你知道,你要轉識成智嘛,對不對,那我問你,這個「」跟「」有什麼差別?
  他說:沒有差別。
  我說,不對,你這個根本就沒有轉。
  他說:不對在哪裡?
  我說,連這個「」跟「」,你都搞不清楚是什麼,你說你轉識成智?
  他後來問:「那我請教你,這個智跟識有什麼差別?我到現在還不太曉得,請你講一下。」
  我說:可以。有這個因緣。
  只要是「」,沒有執著性,叫做智。那麼這個「」,離開不了兩個字,執著!你有染著、有執著,就叫做「識」。你沒有執著性,完全了脫,就是「智」。這個你都不曉得,那你怎麼轉?你唯識學學這麼久,唯識三十頌整個都背下來,你學佛這麼久,一直在名相上一直背,你背一輩子跟你的本性了不相干!
  他說:那我要怎麼辦?
  我說,你要從心上真正下工夫,不能在腦筋的這個名相上背來背去。我可以告訴你,你到了一口氣不來,兩腿一蹬,你要承擔自己的生死的時候,你就曉得了!你唯識,你怎麼背,你怎麼會講經說法,通通沒用!到時候,閻王老子饒不得你!他不跟你講道理,他管你會不會講經,照抓你不誤!你能夠被他看到,無常小鬼照捉你!你那個八識現前,無常小鬼照樣捉你!他不管你是不是法師,你會不會講經,我不理你,捉你!
  我打一個比喻。譬如說,你們現在能看到我,對不對?那我能夠被你看到的話,你高興的時候,饒我一下;不高興,你就抓我!一定的啦。那假如說,你這個八識解脫掉,無明破了,佛性顯現,那你這個「」已經了掉,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,只見的是佛性,那無形無相,打一個比喻,像虛空一樣,那麼,誰能抓住虛空?你跟我講,對不對?那無常小鬼、閻王老子奈你何?看也看不到你,抓也抓不著你,你這樣才是寶藏!你被他看得到,被他捉得到,不會饒你!不管你會不會誦經,你怎麼持咒,不管你講什麼經,不理你這一套,照抓你不誤!對不對。所以你要了脫生死,靠你自己!不要光嘴巴講,你在心上沒有下過工夫,經典拿來背一背,拿來講給眾生大家聽,搞不好你還作什麼法會,超度,騙錢,沒有必要啊,你無常一到,你看看好了!你那一些得到的錢,又怎麼樣?在哪裡?對不對。
  所以我們今天要生死與之,好好的下工夫!去破除無明,證佛性!你跟佛就是平等無二,不生不滅,不來不去,不增不減,《心經》講的,這個比較重要,不是在嘴巴上跟人家抬槓!顯現一下我的見解的高深,背一些經典,顯現我的見解的高深,讓人家恭敬一番,那一點用處沒有!等你無常一到,眼睛一閉,你就知道!我們禪門,老老實實,實實在在,要了脫自己的生死啊!自己的生死,自己了!別人跟你沒辦法,自己要承擔!
  所以今天我們也是要本著這個,才有勇猛心。一般聯考,你要考取大學,最少要花個一兩年的工夫,下一年的工夫才能考取聯考,對不對?世間法的大學聯考都這樣,何況你要見性成佛,頓見本性?
  那麼,要證到這個實相的體,談何容易!現在一般人都嘛這樣,趕流行呀,「人家在修行,我也去一下,人家在參禪,我也去一下,我也去附會一番。」趕流行!「我今天參一參,明天愛參不參,後天說去哦!去哦!去跟人家打個禪七。」三天打漁,兩天曬網,哪能見性?好玩啦,對不對?不會見性啊!
  所以我們今天來,我們要有這個想法,今天就是要去頓見本性!其他的,不是面子問題。入這個禪門來,你早就要把這個面子,撕掉!這個假面具撕掉,沒用!假面具不會替你擔當生死!那麼你們有什麼疑問,你們要問,有疑必問!不要怕沒有面子:「好像我上來講,會被人家笑,笑我問的這個問題這麼膚淺。」對不對?「我不敢問,有問題也不敢問。」不要這樣!這個面子是假面具,你今天到禪門來,把這個假面具撕掉,不要!你也不要怕別人笑你,對不對?你這麼想好啦,「有什麼好笑?你不要笑我膚淺哦!哪一天我開悟見性,我離開生死輪迴,你還在輪迴咧,你笑我幹嘛?你不要笑我,不要笑我膚淺,哪一天我見性,你還在那裡輪迴耶。」把這個面子拿掉,不要!有問題,你就勇敢起來發問,不要怕你這個問題這麼膚淺,人家笑你,不要這樣!進了這個禪門,我們就要有這種想法才能生死與心,去把這個無明給解決掉,證佛性。不然的話,你要了脫生死,難如登天!
  那麼今天,我們就以這個「」,什麼心、什麼心,大家要了解。本心,我寫的實相本心,就是這個法身,就是實相,就是佛性,就是真如,講法不同,都一樣!就是實相的這個體,這個一旦被你證到,你不是佛,你是什麼?
  有人說:「見性不等於成佛。」有沒有聽過這種話?很多雜誌這樣寫。有的人說:「對,對,見性還要修,見性不等於成佛。」很多雜誌這樣寫出來,大家也這樣在議論,還論到韓國去,後來又論到日本,「欸,見性不等於成佛。」那麼又論到美國去,美國還有學者專程跑來台灣問:「見性等不等於成佛?」大家都在議論。
  有個道友來找我。
  他說:我看,見性不等於成佛。
  我說,那禪宗所悟的見性,是見到什麼?見到這個法身佛,也就是本性佛,本來佛性,證到這個法身佛。那好,證到這個法身佛,你說見性不等於成佛,那老兄你說,見性等於什麼?見性等於眾生嗎?你要跟我講個理由,見性等於什麼?
  他說:我也講不出什麼理由。
  我說,你聽人家講:「見性不等於成佛,還要修。」那你也附會說,見性不等於成佛,還要修。那老兄,你要修,你給我講清楚,你要修什麼?見性以後,證到這個法身佛,是修什麼?修佛性?還是修佛相?那麼,佛性不可修啊,法身佛,你怎麼修?本來圓滿具足,你修它幹什麼,它要你修?不要呀!那你要修佛相?也不對呀,那佛相,《金剛經》怎麼講?凡所有相皆是虛妄!對不對?那你是要修佛的像貌嗎?修佛的形狀嗎?都不是啊。
  那我請問你,你說見性要修,那你修什麼?那既然佛性也不能修,佛相也不能修,你說要修,要怎麼修?你證到法身佛,你說不等於成佛,那等於什麼?等於眾生嗎?那你講個理由呀,只是人家這樣講,你也跟著這講,一盲引眾盲,人家講,你也跟人家講,對不對?
  那真正證到法身佛,證到實相這個體來講,證到這個體,連「」的這個名稱都不能再存在了!「」是假立的名稱,就像各位你的名字,你的爸爸強把你的名字安進去,把你強叫、強名,本來你沒有名字,對不對?你出生以後,你爸爸把你的名字安上去而已,大家都這麼叫你,你也就被人家這麼叫。這個「」是釋迦佛權設的一個假名,眾生假如開悟的話,見到本性就叫做「」,沒有開悟見性,就叫做什麼?「眾生」!文字而已呀。在實相裡頭,也沒有「」跟「眾生」的假名,都沒有呀,何況還成不成佛?對不對?
  所以這樣來講的話,你實在要怎麼樣?要真正的下工夫啦!不然的話,你依樣畫葫蘆講這個「」,已經沒有禪味了,你曉得嗎?很多人講出來那個禪,不是真正原始佛教的那個「」,都講四禪八定那種,怎麼打坐、數呼吸,怎麼觀心、怎麼數息,那個都墮在只是一個『清淨相』而已,在這裡搞(清淨心)!搞一輩子,你還在這裡(清淨心)!連第八識,第七識,它怎麼作用,你一無所知!差十萬八千里,那麼這樣搞的話,你要什麼時候見性?那你也在講「」?
  現在台灣講禪的很多。有個道友來找我。
  他說,我是六祖傳的臨濟宗,修習打坐禪定。
  我說:好,臨濟祖師,你是臨濟宗。那臨濟的師父是誰?臨濟的師父是黃蘖,對不對?那黃蘖是誰的嫡孫,你曉得吧?六祖的嫡孫。好,那六祖講的話,你要不要聽?
  他說,當然要聽。六祖講的話,當然要聽。
  我說:像你這樣天天打坐,想要把心弄清淨,你打坐的時候,好像心比較清淨;不打坐的時候,你這個心又不清淨了,那一定的啦,有清淨!就有不清淨!「清淨」和「不清淨」是相對法,不是佛性。很多人會誤認這個淨緣為佛性!那麼在相對中打滾,或者你墮在淨緣當成佛性,那就不對。假如你在相對中打滾,那永遠是凡夫,一定見不了佛性的,你每天都要在那裏打坐,那沒完沒了啦;假如你身體有病,要打坐、要數呼吸、要調氣,讓這個身體比較健康,甚至要練練氣功,讓這個身體強壯一點,那是可以的。假如你要打坐來開悟見性,那不見得會見性。
  你根本在妄念上做功夫,在禪門來講,這是一種「禪病」。歷代的祖師也告訴我們,在妄念上做功夫的話,是病,非「」!這一類的人,是一種「癡頑漢」,癡人的癡,頑固的頑,癡頑漢是對「」不了解,不了義的人才這樣做的。你這樣除煩惱、斷雜念,是除不盡、斷不完的啦,你今天除了,明天照樣生起;你白天斷了,晚上照樣生起,這樣簡直就沒完沒了!斷不勝斷、除不勝除。
  禪門不主張要打坐,像禪門的祖師,六祖大師就不主張要打坐。在《六祖壇經》裡頭,六祖說,生來坐不臥,死去臥不坐,一具臭骨頭,何為立功課。因為禪門上乘的心法,不會叫你在妄念上做工夫,不是我這樣講的,六祖也這樣講呀,對不對?假如禪門祖師六祖講的話,你都不認同的話,那你說你是禪門的人,你也在修禪,這樣人家是不會相信的,對不對?
  「」是講什麼?
  實相的體性稱為「」。那麼這個「」,是實相體性永恆大定,它也不會亂,它從來不動搖的啦。那麼明心見性,就證到實相的體性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,它永恆大定,你要怎麼亂都不可能,要把它弄亂都不可能,它是永恆大定,所以講「禪定,這是果地上立論;不是「我們現在會聽法、會說法的這個心,要把它定住,叫做禪定。」不是啊!我們現在會聽法,我會說法的這個心是什麼心?生滅心,無常心啊,這個無常心絕對定不了。
  你這樣天天打坐,好像這個假心很清淨,好像不會亂,對不對?那麼不打坐,看看這個心會不會亂?它又亂了啦!對不對,所以無有了時!假如你哪一天一口氣不來,你這個心又不在定中,甚至於心頭亂紛紛,怎麼辦?死的那一刻,你心頭亂紛紛又不定,定來又不定,不定又定,你每天去打坐,沒有打坐就不定,有打坐就定,那假如你死掉的哪一刻,心頭亂紛紛,那你這個修行,你好幾十年的修行不是白費嗎?對不對?六祖不是這個意思,你搞錯了!六祖在罵的東西,你又拿出來做,對不對?
  我說:你已經違背了《六祖壇經》。
  他也搞不懂啦,他說:「我以為六祖講的『清淨心』就是打坐的那個清淨心。」
  我跟他說:你這個是神秀的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神秀那一派,他說,身是菩提樹。心如明鏡臺。時時勤拂拭。勿使惹塵埃。不要讓你這個心有塵埃,一味地在那個桌子上一直拍,衣服髒了一直洗呀,洗完了以後,問題是衣服還會髒呀,髒了以後,你還要洗,無有了時,沒完沒了,這不究竟啊!那六祖就跟他講,菩提本無樹,因為神秀說身是菩提樹,著相啊!六祖跟他對答,他說,「菩提本無樹」,這個本性,哪有什麼樹不樹?沒有形相耶。「明鏡亦非臺」,各位要注意這個明鏡亦非台,這個明鏡也非台,「明鏡」就是講的這個清淨心;「亦非台」就是也不是污染心。明鏡亦非台,這個「明鏡亦非」,這個明鏡也不對,「」也不對,是這樣!因為他們看不懂,那一般人看不懂,他以為佛性是在這張簡圖的清淨心這裡。
  那麼「菩提本無樹」,是在講什麼?是在講這個本性,佛性,本來佛性。
  「明鏡亦非台」,你這個「」,也不是清淨心,也不是污染心,相對的這兩個都不對!明鏡亦非台,「明鏡亦非」,是代表這個清淨心也不是;台也不是,「」就是污染心,你這個相對的!一般人看不懂這個《六祖壇經》明鏡亦非台。
  「本來無一物」,又講回這個「」。本來無一物,沒有一個名相讓你可以摸著,假如有一個名相可以讓你摸著,一定會被捉到。
  「何處惹塵埃」,六祖講的「清淨」就是講這個佛性!不是講你這個妄想心裡頭的、腦筋這個假心的污染跟清淨,不要搞錯了。
  所以很多人講禪,我們聽起來一點禪味都沒有,搞錯了,他還不曉得啊,很多。台灣的道場很要命,很多都這樣,自己不懂,他也一盲引眾盲去拉人家,道場亂紛紛,一次一萬人、兩萬人,對不對,道場一直建,以為有功德,對不對?那這樣的話,怎麼樣?將來你一口氣不來,你就糟了!要承擔自己的生死就糟了!
  現在台灣講禪的很多,我們聽起來,沒有禪味了,依樣畫葫蘆,已經沒有一點禪味,不是原始那個「」的禪味了。
[前文錄自 85/01 禪的本懷3。高雄演說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