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佛 3之 1

學佛的目的

  學佛的目的是了脫生死輪迴。

  佛陀當初覺悟生而為人,苦、空、無常,沒有永恒,不僅有生、老、病、死的肉體四苦,還有精神上的四苦,愛別離苦、怨憎會苦、求不得苦、五蘊熾盛苦。因為肉體、精神上的無常使人生充滿了痛苦,所以世尊決定出家,了脫生死不再輪迴,最後終於證道。

  所以,我們學佛就是為了明心見性,不再輪迴。


學佛的四個階段

  信、解、行、證,是學佛的四個階段。
  步驟依序是信證。

  信是信佛所言,解是解佛所言,行是行佛所言,證是證佛所證。

  我們打一個比喻。譬如說,解數學方程式,老師告訴學生解題公式,學生暫時相信(的階段)。然後自己先了解公式的原理;不明瞭原理,就不會運用公式(的階段)。等公式會了,還要拿題目來算算看(的階段)。最後自己真的運用公式將數學方程式算出答案(的階段)。

  今天大家還未證道前,不妨就抱著暫信的心態,來這裡聽我說法。


學佛的重心

  《心經》、《金剛經》、《六祖壇經》,都是破相了義的經典。

  《金剛經》的經題〈金剛・般若・波羅蜜〉就告訴我們,要證悟實相法身(金剛),靠大智慧(般若)去突破幻境,斷無明,達到最究竟的彼岸(波羅蜜)。

  就如《六祖壇經》所言,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。如此修行,定成佛道。這一句話的重點就是眾生要開大智慧,才能破四相、五蘊,證法身。

  般若經的重心是《金剛經》。《金剛經》的重心是《心經》,而《心經》的重心則是「觀自在」。

  要求開悟,就要從自己的心地下手!若心往外求,就是外道。


學佛的皈依

  首先就「皈依」來說,
  明心見性,叫皈依「」。
  找到開悟的真正法門,叫皈依「」。
  找到真正開悟的人,使你學佛沒有偏差,叫皈依「」。

  其次就「三寶」而言,
  「佛寶」,是指佛性。
  「法寶」,是指開悟見性之法門。
  「僧寶」,是指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人。


學佛四不依

  依法,不依人
  依義,不依語
  依了義,不依不了義
  依智,不依識

  凡夫為相所迷,不解佛語,依文解義,差之千里,轉加迷惑。譬如病人用藥,不知藥性者,病未治癒,反受藥害。故覓善知識,指示正路。

  佛說大乘,為破相見性一事。舉凡經典眾多,學佛應依破相了義為主。若識經義,幾部即可。如,《心經》、《金剛經》、《六祖壇經》、《圓覺經》、《楞嚴經》。

  為何破相?
  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!幻相不除,不能契入實相,迷於幻相,不得解脫,學佛何益?!


學佛的檢定

  如何判定學佛過程所修的法門有無錯誤?
  我常常跟大家講,你們要以《心經》的這三句話來檢定,
  第一,不生不滅
  第二,不增不減
  第三,不垢不淨

  不生不滅,不增不減,不垢不淨,假如違背,鐵定是外道!

  另外必須用世尊所交代的法印來檢定。
  先不論一實相印。「一實相印」是證悟見性的過來人,他才有能力辨別你所證的是真、是假。

  最簡單,我跟你們講,最簡單就是用「三法印」!
  各位都了解,佛陀說法的三法印,假如他講的法、他說的經,違背佛陀說法的三法印,鐵定你不要聽信,鐵定是外道。

  三法印!
  第一,諸行無常
  第二,諸法無我
  第三,涅槃寂靜

  假如違背這三種,鐵定是外道。


禪的種類

  禪流傳至今,大致可分為兩種,實相禪與妄心禪。

  「實相」禪,又叫不生不滅禪。由祖師傳承,一代代印證,以思惟力引動大智慧達到絕學無為,一悟永悟,永遠不會退轉,因此是不生不滅禪。

  「妄心」禪,又叫生滅禪。源於明清兩代,由研究經典,是靠打坐修四禪八定的世間智,若不保持打坐就會退轉,而有所謂不進則退,要靠打坐保荏定境,因此是生滅禪。

  唯有靠參禪突破,大智慧現前,才能破我執和法執,心才會清淨。假如說:「打坐,心會清淨。」那只是短暫的心清淨,一旦下坐或睡覺,妄想執著或夢境一起,執著就又出現。真正的心清淨,是沒有一切的幻境。

  歷代祖師心印,所相傳下來的就是實相禪。


解悟與證悟有別

  解悟與證悟有別。

  「解悟」,係理解佛經佛理,或體悟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、無相等道理,有深、淺,故有小悟若干次,大悟若干回等等。此係妄心之作用,醒著的時候,對經典意義可以很清楚;睡著以後就不清楚,尚未離幻,並非究竟,故名解悟。

  「證悟」,證法身實相破無明,明心見性,沒有一切的幻境,一悟永悟,永離諸幻,名入佛道。


參禪

  真正的參禪是離心意識參

  「離」,就是離一切諸幻,了掉一切根塵識,如此才叫做參。

  提到「」,我們要明白,有根才有識。

  這個「」指的是什麼?指的就是六根。這個「」,就是跟六根相對的。六根,大家都曉得,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跟意根,這個叫六根。

  很多人對於「」不太清楚。現在很多啦,跟人家解釋這個根,耳根把它解釋成耳朵,這就不對!眼根把它解釋成眼睛,這絕對錯誤!那麼,我們要把這個「」徹底搞清楚,不然的話,你入佛門,連這個都搞不清楚的話,等於是白走一趟。

  所謂「」是能夠發生作用,能夠發生作用的能力叫做根。

  因此「眼根」,是指能夠發生看的作用,叫做眼根。眼根不是眼睛喔!這個要搞清楚。眼根是能夠發生看的作用。譬如說,一個人,他沒有眼睛,會不會看?會看。那麼一個人沒有耳朵,會不會聽?會聽。

  為什麼會這樣說?

  一個人沒有眼睛,他能看,他看到什麼?他看到黑黑的,看見的是暗相,不能說:「他不會看,他不能看。」一個人沒有眼睛,他還是能看,他看到黑黑的;假如他沒有看到黑,他怎麼知道黑,對不對?假如你沒有看到黑,你怎麼知道黑?把你的眼睛挖起來,那麼,你還是會看到,看到什麼?看到黑黑的。假如你沒有看到,你怎麼知道黑?由此可知,假如有眼睛,你透過眼睛看,看到外面的景象,看到有內容;假如沒有眼睛,你還是能看,你看到黑黑的,你看到的「內容」是黑黑的。有眼睛,看到的內容是有影像,不能說沒有眼睛就不會看,瞎子他也會看,他看到黑黑的影像。

  所以要搞清楚,「眼根」就是能夠發生看的那種作用,叫做眼根。

  「耳根」,能夠發生聽的作用,叫做耳根。耳聰者,聽得到聲音;耳聾者,不是沒有聽的能力,而是聽到沒有聲音的狀態。

  「鼻根」,是指能發生嗅的作用,叫做鼻根。鼻根不是鼻孔,不是鼻子。沒有鼻子,一樣可以聞,他所聞的是沒有味道,不是不能聞。假如你不能聞的話,你怎麼知道沒有味道?你聞的內容是沒有味道,不是不能聞。你有鼻子,聞到臭,聞的內容是臭的;沒有鼻子,聞的內容是沒有味道。

  其他舌根、身根也是一樣。「舌根」,是指能發生嚐的作用,叫舌根。有舌頭的人,舔得到味道;沒有舌頭的人,不是沒有嚐的能力,而是舔到沒有味道的狀態。

  「身根」是指能發生觸的作用,叫身根。你的身體有身根的作用,我打你的時候,你感覺痛,那是你身根發生作用以後的內容。比如說,你個身體麻掉了,然後我再打你,你不能說你沒有觸覺,你的身根還在,因為你感覺的內容是不痛,觸覺是不痛,假如你沒有觸覺的話,你怎麼知道不痛?所以,痛跟不痛是生滅相,是內容。

  「意根」,是指能發生想的作用,叫做意根。人死後燒成灰,仍能發生想的作用,是意根的作用。

  「根」,也是一切攀緣執著的源頭,其結果為誤認。

  例如,眼根會攀緣外界的形象,而在誤判下以為「」在看;看不到時,以為「」看不到。其他六根的情形亦同,都是以為有一個「我」,有一個「法」,而有了我執、法執。因此不能了脫生死。不論人醒的時候、睡的時候,甚至這個身體死了火化以後,這六根都在發生作用。

  唯有參禪,才能了卻諸幻,脫離六道輪迴,證得不生不滅的佛性。

  在我撰寫的《大涅槃了義法典》,對於六根的參禪法門都有介紹,期許各界同見同行,相互請益切磋。


同見同行,證得無上道

  人生無常!不論老年人,甚至年輕人,隨時都可能面臨死亡。釋迦牟尼佛體悟人的生滅無常,發心脫離輪迴,最後悟道明心見性。

  我們也當效法佛陀的初發心,了脫輪迴,證得永恒不生滅的佛性,如此才是我們學佛的真正目的。

[直了菩提。1999/04 發刊。學員編輯]